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中美关系的积极发展 顾国良  
 

□ 顾国良

从总体上说,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阶段,中美对彼此的认识日趋成熟。尽管中美存在着分歧与摩擦,中美双方的合作在不断扩大。2005年的中美关系总体上说是稳定发展的一年,2006年两国有望继续保持总体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关系。

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大大增加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中国成为美国媒体、学术界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大幅增加。2005年初,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推出“中国专刊”,确立了“中国崛起”的热门议题。学术界就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一题展开了新的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众说纷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在和平发展,在不断融入世界秩序,认为美国应该加强与中国的接触与互动,应该抓住中国崛起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就业和日常生活的冲击更多地引起美国公众的关注。中国文化节和其他中美教育与文化交流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美国人民对华的兴趣。来华留学、旅游、就业的人员也日益增多,中美人员的交往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推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做出了积极的调整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放弃了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之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2005年9月21日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讲话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宣示。佐利克在讲话中称,“中国是一个影响未来世界的大国”,“是一个维护而不是试图改变现行国际体系的大国”,“今天的中国绝非四十年代后期的苏联可比”。因此,美国“需要选择与中国合作”,“促使中国成为这个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与美国“共同经营国际秩序、共担风险和责任”,“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佐利克的讲话代表了布什政府关于中美关系的主流意见,显示出布什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新的、积极的思考和评估。尽管“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有着约束、改造、制约和规范中国行为的一面,但这个提法显示了布什政府承认和接受中国正在崛起这一现实的积极内涵。

美国国防部在其《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美国的政策重点仍在于鼓励中国在亚太区域扮演建设性及和平的角色,作为处理共同安全挑战的伙伴;这些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武器扩散、毒品及海盗等。美国的政策目标是中国能够继续作为经济的伙伴,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并成为世界上良善的力量。

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地位中的重要性提增

非传统威胁仍然是美国近期的主要和紧迫威胁。美国目前的战略仍然是以反恐为中心、防扩散和中东问题为基本点。美国的反恐、反扩散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美国在应对这些非传统威胁时,中国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中国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大幅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中国对美外交的战略主动性也明显增强。布什总统、国务卿赖斯和副国务卿佐利克在2005年中都在不断强调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称,“中国将影响未来的世界”,承认中国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和在帮助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重建上做出了贡献,赞扬中国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和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美国在单边主义受挫,不能从传统盟友那里得到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认识到单靠自己和盟友的力量难以应对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最棘手的非传统威胁。美国必须寻求其他大国,特别是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中国的合作,为其分担国际责任,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引发的问题,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如朝鲜、伊朗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的影响力和作用是美国的多数盟国都无法担当的。目前,欧洲内部一体化进程受挫,且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因与美有分歧不愿或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像过去那样与美国分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日本虽然在美国东亚战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在上述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和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中美经济互依性进一步提升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两国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已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坚实基础。据2006年1月10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的资料,2005年1至11月,中美贸易额达19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147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进口439.2亿美元,同比增长8.1%。美国仍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截至2005年11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48667个,合同美资金额1105.01亿美元。

中美在各项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后,反恐与防扩散成为美首要关切,也成为美国确定与别国战略关系的重要标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最大的现实威胁是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在美国致力于反恐和防扩散任务之际,中美在伊拉克、阿富汗重建,朝鲜、伊朗核问题,联合国改革以及抗击禽流感、飓风灾害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两国在国际反恐、防扩散等安全领域的合作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能源、环境和卫生领域,两国间的合作潜力很大。特别是在朝鲜和伊朗核问题上,中国更是发挥了她独特的重要作用。中美在反恐与防扩散问题上的合作符合两国的安全利益,也有助于稳定中美关系。

中美在维护台海稳定上达成基本共识

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改变了2001年上任之初的“不惜一切协防台湾”的立场。继布什在2004年12月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会面时公开表示了“反对台独”的立场之后,布什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立场,对陈水扁当局偏离“四不一没有”的挑衅言行及时做出反应。经过努力,中美之间逐渐形成遏制“台独”、维护台海稳定的共识。

中美军事交流有所突破

虽然中美军事关系尚落后于中美在经济、外交、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关系,但近年来军事交流有一定的突破。中美军事交流在经过因炸使馆和军机碰撞事件而停顿之后,于2002年10月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在克劳福德牧场会晤后开始恢复两军交往。自此之后,中国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先后访美;美参联会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和太平洋总部司令也先后访华,两军交流稳步推进,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提高。2005年10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首次访华,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双方达成了进一步加强两军军事交流的共识,推进了两国军方高层接触与交流逐渐加强的势头。

尽管美国军方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感到不安,但美国国内主流派的观点认为中国在未来15—20年内无法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在2月3日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中美两国的共同点多于分歧点,随着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日渐加深,两国间发生军事冲突的机会自然较小。

中美两国各层次的对话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美之间的对话和危机处理已经机制化。在过去的几年中,中美已经建立了各级战略对话、热线联系、军事磋商、人权对话、反恐与防扩散交流、避免海上危机及海上通道安全等几十种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2005年是中美高层领导人互动最多的一年。布什总统与胡锦涛主席2005年先后在莫斯科、纽约、华盛顿、首尔和北京进行了5次会晤。美国内阁级官员从国务卿赖斯、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财政部长斯诺到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5年都到访过北京。特别是中美建立了戴秉国副部长和佐利克副国务卿的定期高层政治与战略对话机制,使两国的对话机制从原有的在经贸、科技、反恐、防扩散等工作层次的定期会晤磋商机制和“危机处理”的模式提升到全球战略层次和高度。中美两国的交往也从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层面逐步拓展到战略安全和全球层面。中美两国在各个层次建立了良好的对话与危机管理机制,使得两国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能及时进行沟通,使两国政府有能力将双方的摩擦把握在可控范围之内。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