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立足科学发展 寻求创新突破 黄选平  
 

——革命老区庆阳的发展实践

甘肃庆阳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牢扭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在加快发展上迈大步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要对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庆阳要改变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落后面貌,必须立足于科学发展,积极应对新的矛盾与挑战。

确定科学发展的思路。从庆阳的实际出发,我们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抓,主攻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甘肃能源石化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和文化旅游三大基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三大目标,努力把庆阳建设成为西部油城、陇上煤海、经济强市和特色文化大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选好科学发展的项目。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集中抓项目,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从进一步深化改革、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自主创新出发,按照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决策落实机制,即每月督查调度一次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每两月集中研究一次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和项目调度会,市、县(区)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县(乡)、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四个一”联系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名领导干部挂帅、成立一个专门班子、选好一个法人代表、拿出一套工作方案、制订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机制,每年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工作政绩,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考核奖评,以好的机制管理事、激励人、促发展。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科学发展上做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途径。庆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化”水平低。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经济活力不足;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化水平低,地方工业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3%;从城乡结构看,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率仅为21%。这些既是差距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发展重点所在。我们将以加快“三化”进程为着力点,继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树立“工业强市”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强势转变。遵循集约开发、保护性开发的方针,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资源,积极发展规模化清洁能源工业,全力打造甘肃能源石化基地。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形成开发合理有序、规模效益明显、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产业群,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围绕市区、县城、重点小城镇三个层次,突出发展城镇公共经济、产业经济和消费经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位。引导优势产业向重点区域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庆阳民营经济起步晚,加快发展的潜力大。我们着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消除政策性障碍,创新投融资方式,激活民间资金,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生力军,形成百业兴旺、万商云集的发展局面。同时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力争外贸出口年均增长50%以上。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跨越发展上求突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80%的人口在农村,8个县(区)有5个属于国家扶贫重点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劳务经济两大富民产业,扎扎实实做好减负增收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绿色无污染的优势,以畜、果、菜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实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十强百户”工程,培育1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和100户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把庆阳建成甘肃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抓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结合庆阳实际,积极实施小康家园建设工程,每年建设小康住宅5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住宅小康化。坚持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一起抓,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创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农村人居环境。

抓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根本的问题是培育新农民。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使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造就一大批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振奋民心,集中民智,关心民生。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驻点“帮带工程”,力争全市农村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企业工人每人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开发、科技创新机制,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加快以香包、剪纸、刺绣、皮影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壮大庆阳“软实力”,增强发展竞争力。

着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好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镇困难职工和农村困难群众家庭有固定收入、生活有最低保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一心一意搞建设、同心同德保稳定”的思想,积极创建“平安庆阳”,保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称号,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建设诚信政府,培养诚信干部,构建诚信庆阳,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庆阳。

(作者系中央候补委员、甘肃庆阳市委书记)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