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法国人终须直面变革 裘元伦  
 

——评“首次雇佣合同”法案引起的纷争

这一年,来自法国的新闻不少,其中有些重大的负面事件着实令人关注:先是2005年5月法国全民公投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接着10月发生移民青年骚乱,最近,2006年3月开始的因抗议“首次雇佣合同”法案而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示威游行至今尚未平息。这一本意是用心积极的法案,未能获得法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这表明法国目前尚不充分俱备以勇气与人性共建国家的条件。“勇气”将激励人们致力于必要的改革;“人性”将引导国家继续维护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合理的核心部分。不过笔者相信,法国人有智慧一定能为解决当前的纷争找到短期的妥协办法;而从中长期来说,法国人终须直面变革。

一项用心积极的法案

法国德维尔潘政府与法国议会近年提出和通过了许多法案和立法,其中有两类社会反应迥异:一类是“保守”立法,有的含有“爱国”的味道,通常能广泛被国民接受;另一类是“改革”立法,由于直接触及人们的不同利益,屡屡遇到麻烦。关于前者,例如德维尔潘总理于2005年推出的一项新的立法,明确规定要保护11个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部门,包括能源、钢铁、金融等领域,他甚至还公开表示,在法国最大的40家企业当中,他要确保其中的10家不落入外国人手中,其中有达能公司、家乐福公司、兴业银行等。法国政府说到做到,去年7月它采取措施防止美国百事可乐公司有意对法国达能食品公司实施恶意收购;今年1月又帮助法国、卢森堡、西班牙三国联营的阿赛洛公司抗御被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公司收购;2月,法国政府强令法国燃气公司与苏伊士公司合并,目的是让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因无力吞并这艘“能源航母”而自动放弃对其并购,如此等等。这些政令、法案一般“深得人心”。

关于后者,例如有关劳动力市场等的改革法案则往往遭遇重重困难。这次“首次雇佣合同”法案是今年1月16日由德维尔潘总理向议会提出的,并于3月9日在议会获得通过。面对争议,法国宪法委员会于3月30日裁定,该法案并不违宪,并表示宪法委员会无保留地支持法案。接着,希拉克总统于3月31日正式颁布“首次雇佣合同法”。从这一法案的主要内容来看,应当说,这是一项旨在缓解法国严重失业问题,特别是为青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用心积极的法案。这一法案是德维尔潘于去年5月提出的百日振兴计划以及随后启动的就业紧急方案、推出新雇工合同之后,为法国提高就业率所作的一项新的努力。因为去年的新雇工合同仅给20人以下的小企业松绑,尚不足以缓解失业问题(目前法国一般成人失业率约为10%,26岁以下青年失业率为23%,移民青年失业率超过50%)。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维尔潘才于今年初又提出了“首次雇佣合同”法案。该法案针对的是20人以上的企业,旨在通过放宽录用与解雇条件以刺激它们多雇佣新员工。法案规定,这些企业在雇佣26岁以下青年签订有效期为两年的合同后,可以随时解雇受雇的青年而无须提出辞退理由。这些规定对有关青年来说,自然比过去被雇主视为畏途的“无限期劳动合同”严厉,对雇员不再像以前那么“保险”。然而新法案还是考虑到了一些“平衡”办法,例如规定青年一旦在工作4个月之后被解雇,可以获得企业的违约金,并在两个月期间每月领取相当于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津贴460欧元;在工作满6个月后被辞退者,可享受失业救济;同时,青年在雇佣后还可以在工作一年后享受接受培训的权利。因此,有一些青年人表示,有一份工作总比没有工作好。但这项法案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抗议。

国民未达必要的共识

自3月9日以来,法国国内反对政府提出并已获得议会通过的“首次雇佣合同”法案的声浪不绝,最大的一次发生在3月28日,全国各地工会和学生会组织了195万人举行抗议性的游行示威。幸亏由于去年法国德维尔潘政府上台时与各工会达成的协议――在罢工时要保证“最低限度的社会运转”,因此28日的罢工并未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瘫痪,仅在公共交通、邮政等领域造成了一些不便。学生组织、左派政党、工会组织以及部分市民(其中包括担心儿孙辈找不到工作的老人)对希拉克总统3月31日的讲话表示不满,声称将于4月4日再次举行全国性的抗议和罢工活动。心怀不满的大中学生认为,合同虽然被称为是一份长期合同,但实际上是一个试用期,雇主在两年内可以不提供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随时中止合同,为“各种滥用权利的行为开了绿灯”,使青年就业更不稳定,更没有保障。

如果把法国今春的这次抗议风潮与去年的两大事件作一比较,也许可以提示人们,法国社会下层问题,的确已经达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2005年5月,在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的全民公决中,富人一般都投赞成票,例如66%的巴黎人都投赞成票。但是,其他地方的人就不一样了。月收入超过4500欧元的选民中有74%的人支持欧盟宪法条约,而月收入不到1500欧元的选民中则有66%的人投票反对欧盟宪法条约。在巴黎郊区极富有的讷伊区(许多工业界和媒体业巨头都住在那里),82.5%的人投赞成票,而法国北部的一些矿业城市和马赛几个最贫穷的区则刚好相反:阿维翁84%的选民和马赛第15区78%的选民投反对票。反对者大都针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甚至欧洲一体化。2005年10月,法国巴黎等地移民青少年发生社会骚乱。法国目前有移民600万,以阿拉伯和北非国家移民居多,占法国总人口10%,对这种外来移民,法国与欧洲其它国家一样,的确存在包括歧视等等诸多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骚乱的真实原因远比此复杂。例如,新一代移民青年不顾家庭背景、教育水平以及职业能力都不如法国本地居民的现实,企图得到完全相同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中的一些青少年感觉“低人一等”,试图通过焚烧汽车等行为来凸显自己的存在。但这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正当办法。

法国人终须直面变革

法国、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二十多年来一直深陷经济不振和失业严重的状态。要想摆脱困境,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首先必须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难以逆转的种种变革,相应地改革内部尤其是早已不堪重负的社会福利制度,调整自身的思想意识,跟上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的发展潮流。

这次由“首次雇佣合同”法案引起的抗议风潮再次发生在法国毫不奇怪。法国也许是最不欣赏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之一。据国际民意调查研究机构科利登公司为美国马里兰大学所做的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法国人中,只有36%的人认为市场经济是未来的最佳体制(美国为71%)。德国马歇尔基金会2005年的一次调查显示,74%的法国人指责贸易自由化“减少了就业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加上竞争力等方面的原因,法国从经济全球化中的得益自然不及美国等国。其实,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得利最多的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它们获得的是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利益、规则性利益、典范性利益以及物质性利益。借助经济全球化,西方把它们的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推行到了全世界,尽管不时受阻,且难保将来没有反复;把它们制定的国际规则强加给了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离有效发挥作用还相当遥远;西方首先是美国公司为全世界提供了大部分“商业典范”;最后,西方还获得许多巨大无比的物质利益,其中包括它们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质量”方面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信息技术的兴起、网络商业时代的到来等等,首先都有利于西方;世界精英首选去美国,其次欧洲,如此等等。自然,经济全球化也给西方国家的几个工业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带来一些困难,它们无力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竞争。于是,贸易保护主义盾牌一个个竖了起来。要说“欧美国家正在从经济全球化中退缩”,只是指在这个含义上。法国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是它长期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变革,法国更须着力内部改革。社会福利国家从理论上说更具人性,较为公平与正义,值得追求。但它不应成为贪图安逸的代名词,要知道别国的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更加辛苦得多地劳动。国际劳工组织2005年12月发表的一份关于劳动者工作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全世界就业者(仅指调查所及的就业者)中,韩国人最累,法国人最闲,韩国人平均每年工作2380小时,比法国人长65%。法国目前的这一代大中学生大多在父辈工作安定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父母多数都是一生一个职业,过着基本稳定的生活。法国年轻人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社会保障制度等一整套法律的有效保护下,终生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过舒适的生活。追求美好生活,这无可厚非。然而时代毕竟变迁了。人人都得适应新的环境。改革是回避不了的。

“首次雇佣合同”法案所引起的纷争表明,法国社会经济改革需要人人承担责任,人人分摊“牺牲”。其实,为企业解雇员工松绑是促进企业用工的一大趋势,欧洲多数国家都在探寻既保护员工、又鼓励企业用工积极性的双重目的。荷兰、瑞士、丹麦、西班牙、意大利乃至德国等,都在为此努力。笔者相信,法国会为“首次雇佣合同”法案找到短期妥协解决办法,例如把试用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原则上要在解雇时说明理由等;但从中长期看,法国似应更加致力于适应外部的变革和进行内部的改革。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