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先进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吕余生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支撑和推动作用?我国当前文化发展中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些重大课题。

文化的内涵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我的理解,凡是人类超越自己的动物本能,依照自己的价值取向,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就、成果都属文化范畴。既包含了物质财富的创造,文化产品的创制,也包含了人类自身心智的塑造。

狭义的文化又分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大文化。它指的是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思想道德、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那么,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又是什么呢? 先进文化就是要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其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二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化。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传统的文化。四是吸取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五是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于创新和发展的文化。六是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于人民的文化。

文化力

文化力,顾名思义就是指文化的力量。主要是指文化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所发生的动力和支撑力作用。那么文化力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看文化对社会的支撑力。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社会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它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是很难分开的。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火,发明了语言和文字,进而发明劳动工具,一直到工业革命的产生,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这一切都是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经济文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结果,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综观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关头,都是由文化来推动的。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国的五四运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文明社会的发展史。所以我们广义上指人类一切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成果都称之为“文化”, 道理就在这里。

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进行分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就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劳动者是最重要的要素。马克思曾经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越来越强,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文化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的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矛盾

当今的文化是一种什么现状?文化的发展存在哪些矛盾?面临什么样的冲击和挑战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奔腾向前, 永不停息。在当今中国,这一趋势愈加突出。这些思想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有外来的和本土的,有进步的和落后的,有积极的和颓废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纷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冲突,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碰撞。老年人说青年人人心不古,青年人说老年人老土。外国人说中国文化落后、愚昧、保守,中国人说外国文化是垃圾。真所谓五彩纷呈,莫衷一是。

二是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冲击和挑战。应当承认,西文发达国家的文化是相当发达的。随着我国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外国文化教育一涌而进,对我国文化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加上我国由于“文革”的十年浩劫,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设施落后,观念陈旧。此外,互联网的开通对我们的传统媒体、传统文化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无国界、无海关、无商检,良莽齐入,防不胜防。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大量的文化渗透, 试图输入他们价值观和腐朽文化。

三是国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一是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就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观的并存成为可能,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党员干部的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且与落后腐朽的思想开展有效斗争,成为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其二是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各式各样社会组织的出现,都是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也使得我们原有的文化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制、机构、机制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

其三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特别是老百姓求知、求美、求乐的心理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错误的或者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也随之出现。不择手段地谋求私利和生活享受、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现象也增多。

其四是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呈现出劳动者不同群体之间差异性,给我们文化怎样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化建设

既然先进文化具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的文化发展又面临着猛烈的挑战与冲击。那么,发展先进文化就自然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到了我们面前。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

第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到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方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推动文化创新。

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战线认真学习“三个代表”,深入宣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各级宣传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多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科学理论、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场所和条件,多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第二,文化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统筹发展,让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民主政治的建设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同时让文化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推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着力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活跃基层文化,大力支持群众性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吸引广大工人、农民、学生、军人、职工广泛参与,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三,建立文化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文化观念的创新,要从各种片面狭隘和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现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来重构,逐步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通过发挥品牌的优势来参与竞争。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的创新。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努力寻求产业发展的亮点,对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制订政策,予以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加强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同时必须对外开放,博采众长,采取各种形式,如举办各种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大文化机构及民间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各种媒体间的合作、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各文化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对于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文化都有着积极影响。

第五,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拓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在坚持党的文化方针前提下,要继续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合理调节与配置、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快体制创新实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使文化系统各个产业门类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东西部发展平衡,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

第六,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面对机遇和挑战,对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文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任用制度,加大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力度,实行岗位管理,改善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待遇。

加大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党的文艺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保证基层文化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促进基层文化的繁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使所有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都能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广西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