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运用系统思维认识信息化战争 邹振宁  
 

系统思维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但系统思维是什么,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普遍认为,系统思维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把思维对象作为系统来识物想事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是指把大脑思维活动作为系统来规范和运作的方式。

系统思维是随着复杂性问题的兴起而兴起的。复杂性给科学思想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如从独尊确定性到承认随机不确定性,从单纯研究物理规律到开始注意事理运筹,从偏爱平衡态、可逆过程到重视非平衡态、不可逆过程,从否认目的性、方向性等为科学概念到重新接纳它们,从以物质能量为主导到以信息为主导,等等,都是复杂性带来的变革。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到20世纪40年代,产生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博弈论、系统工程等本质上属于处理复杂性的新学科。

首先将复杂性研究与系统思维明确联系起来的是贝塔朗菲。在他的代表性著作《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中指出:“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这就意味着科学思维基本方向的转变。”按照这一观点,转变前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分析思维,因为“系统问题实质上是科学中分析程序的局限问题”;转变后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即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的思维方式。

纵观科技发展史,以往400年的科学主要处理简单性问题,可以粗略地称为简单性科学;未来的科学主要处理复杂性问题,可称为复杂性科学。处理简单性问题,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不能完全没有系统思维,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分析思维;处理复杂性问题,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不能完全没有分析思维,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系统思维。

从思维原理可知,分析思维提供的是一套把复杂性当成简单性处理的语言和方法,系统思维提供的则是一套把复杂性当复杂性处理的语言和方法。借用圣吉的话来说:“系统思维是一种丰富的语言,……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复杂事件背后运作的简单结构,而使人类社会不再那么复杂。”

系统思维的理论和技术的主要源头是一个新兴学科群,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博弈论、系统工程等,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续出现的系统动力学、模糊理论、大系统理论、软系统方法论等,特别是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等新支流,欲真正掌握系统思维,必须全面涉猎这些科学理论。

观念往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未来信息化战争,是数量巨大、相互作用的指挥实体和行动实体,运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同时展开的对抗作战。战争不再是线式可叠加,在单一作战力量、武器平台之间进行,而是以非线性的样式呈现,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认识系统对抗所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要以系统思维寻找新的思路,获得新的思维增长点;信息化战场,信息网络将运用一切人类科学技术成果,博弈于信息空间,其作战领域涉及之广,无论是参战的人员、武器装备,还是运行的体制等都有别于传统的作战,要求以系统思维组织集成化保障,建设系统集成、功能集成、力量集成的信息保障体系,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可靠、持续、高效地进行;信息网络使交流由单向变成多向,浩大的信息流为系统思维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且由变通引发的新思想的迸发、创造性的激发,将产生一种“指数效应”,催化了非序化作战的成熟。在信息网络中,可以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非序化选择作战目标;可以用技术和技能为衡量标准,非序化地选择作战力量;可以从追求效果的角度出发,灵活变通、非序化地应用作战力量;最后,知识成为“第一战斗力”的特征,使得信息作战效能呈现明显地非序性。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