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景桂兰 徐向梅  
 

□景桂兰 徐向梅

俄罗斯一些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变革有种种问题,但在总体上毕竟遏止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总结全俄各界在反思这段特殊历史的见解时,普京曾多次指出:我们在近70年的时间里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过去那种经济意识的理想化扭曲了最基础的财产关系,导致俄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良心,但要想回到过去,就意味着没有脑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俄罗斯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为其实施经济复兴战略奠定了体制基础。

经济从2000年连续六年增长,

人均GDP已达到4000多美元

从1992到1996年,俄罗斯经济不仅摆脱了全面危机,而且催生了一大批个体、私营小企业的“疯长”。之后的1997年社会经济开始出现0.4%的微弱增长,但很快被1998年由巨额债务引发的金融危机所中断。1999年GDP恢复增长3.2%。2000年是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十年中最有成就的一年,GDP增长了8.3%,其中工业生产增长了14%。2001年GDP增长了5.4%;2002年GDP增长4.3%,2003年GDP增长7.3%,2004年GDP增长7.1%,2005年GDP增长6.4%。在连续几年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经济形势整体好转,据俄经济专家分析,即便按照国际能源平价计算,实际增长也要超过6%。

农业生产连续四年取得好收成,

结束了土地大国进口粮食的历史

众所周知,土地大国解决不了百姓吃面包的奇怪问题,一直困扰着俄罗斯。近年来,在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土地法》、《农用土地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实施,推动私人农场和股份合作公司的畜牧业生产、肉、奶制品的生产、加工业都呈增长态势。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植物油等生活必须品都稳定增产。一向滞后的大农业连续几年取得好收成,每年的谷物产量超过了7000万吨,年均增长了25%左右。好年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8310万吨;令人头痛的“面包问题”不再依赖进口解决。相反,从2002年开始,部分粮食出口,恢复了十月革命前土地大国粮食出口的历史传统。

畸型的经济结构得到部分调整,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

俄独立15年来,大型重工业连续萎缩,轻工业和服务行业增长较快。据俄统计委员会资料:截止2005年10月,轻工业生产如制鞋、家具、小型机械、家用电器等增长了52.8%;商业、食品、医药等行业增长73.6%;金融等新兴服务行业增长90.8%。此外,与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核能等强势行业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多种品牌的旅游业正在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其趋势日益兴旺。国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19%,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普京强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这个国家就没有现代化。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有发展前景的、能有效提供产品的科学,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根据俄政府中期发展纲要的规定,2006年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经费要比2002年增加70―80%,前景可观。此外,在2005年底,俄政府公布了首批获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这是俄罗斯政府下决心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提高投资增长速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最新措施。

从2002年开始联邦财政

出现历史性的无赤字状态

随着经济整体好转,税制改革、税率降低;生产企业利润和综合出口的增加,俄联邦和地方国库的税收也相应增加,从2002年开始,财政从过去的巨额赤字转为盈余。在连续六年偿还国内外债务(六年累计偿还苏联时期所欠外债近900多亿美元)的情况下,2003年财政盈余额为1665亿卢布。联邦中央和各主体的出口增长也很快。近五年每年的外贸出口增长8―16%;每年的外贸顺差400―600亿美元。2005年黄金外汇储备由2000年的110亿美元增加到近1823多亿美元。

金融业:形成国内外多种机构

平等竞争的现代金融体系

卢布在国内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兑换。经过十多年剧烈震动后,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1的水平上,币值稳中趋升。这是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增强的象征之一。由于存款保险体系的建立,全社会储蓄率逐年提高。全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达到1300多亿美元。包括私人、股份和国有银行在内的1330家商业银行中,有100家银行的资本金都超过1亿美元;俄罗斯储蓄银行的总资产约合376亿欧元,它垄断了国内卢布存款市场76.4%份额,2002和2003年的净利润均超过10亿美元。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普京多次声明:国强首先要民富。政治家们活动的价值不在于自己的声誉和小集团的权利,而在于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首先,据全俄国民生活水平中心的调研资料显示:最近五年来,俄罗斯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30―40%。政府不仅全额补发了以往拖欠的退休金、工资、军人津贴等;而且全国的基础工资、军人津贴和退休金增长了40—60%。实际货币收入增长了46.2%。据保守统计,2003年最低生活标准(不包括多项实物补贴)全国平均达到2134卢布,约合74美元。2005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了9.4%,银行对居民的消费贷款增长了58.5%,零售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2.8%,服务业营业总额增长7.3%。

其次,居民的货币存款5年内增长了3―5倍,储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下降2%,同时为来自独联体国家的几百万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城市的实际生活消费标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莫斯科和彼得堡,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提高了50%之后,市民的人均月收入达到600―800美元,比全国的人均月收入约200美元高4倍左右。据说,标价1120美元的法国香槟酒、6000美元的意大利高挡橱柜、1万美元的韩国三星彩电等特价商品经常处在待货状态。2003和2004年,进口轿车的销售量同比增长38%和40.6%。与此同时,除了欧美零售商争相进入俄市场外,美、日、德、法的汽车业也先后拥入俄国。又由于俄罗斯的30多个亿万富翁常年生活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他们把这两个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托举到了欧洲国家的前列。

第三,国际市场高油价带来的大量收入为稳定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到2005年中,稳定基金已达到8580亿卢布(约合312亿美元)。

另外,2005年成立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委员会,普京亲自担任主席,并向全社会公布旨在提高俄罗斯公民生活质量的福利计划:2006年向教育、卫生和住房改建等社会事业投入40亿美元。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