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印经济 泓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月表示,如果印度政府加快改革步伐,该国经济可能实现速度高达10%的持续增长,这一速度可使其跟上中国的发展。IMF形容印度“正在收获逾15年改革的成果”。

但是,《金融时报》的副主编马丁€肺侄蛑赋觯《饶壳暗脑龀ぢ誓芊癯志谩⒚魅返馗哂诠?5年的平均水平,还远无法肯定。印度在挖掘自身潜力方面能否超过中国,也同样远无法肯定。印度还需要进行大量改革。迄今为止,中国一直领先。过去25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印度的两倍。

这种相对表现会改变吗?更重要的是,它会不会因为印度经济增长的飙升而改变?在即将出版的一本书的序言中,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尚卡尔·阿查里亚认为,印度的中期经济增长很可能维持在每年6% 左右。沃尔夫认为,印度过去25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虽然印度的经济增长在过去3年超过了7%,但在这之前的3年,印度的年均经济增长仅为4.7%。印度近年经济增长的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景气循环,而非结构性原因。

但是一些学者总是愿意拿印度跟中国作比较,这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印度的人口状况相对有利;第二,印度的机制好过中国;第三,印度有更多空间改善其政策与投资表现。这些理由颇为有力。但它们还是在说潜力,而非实际表现。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印度的人口负担率(低于或高于标准劳动年龄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确实将降至中国的人口负担率之下,但到2030年才会发生。此外,两国仍有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遗憾的是,在吸纳劳动力进入生产性就业方面,印度做得特别糟糕。例如,在1993至 1994年以及1999至2000年间,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达6.5%,而就业增长仅1%。受限制性劳动法规的影响,有组织制造业的就业人口一直徘徊在600万左右,也就是占总劳动人口的1.5%。而大受吹捧的印度信息技术部门仅雇佣了100 万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未被利用的劳动力不是优势,而是可怕的负担。

印度拥有诸多优于中国的优势,这也是事实。印度有发展完善的私人部门、相对成熟的法律制度等。但是中国调动资源的能力仍然远远超过印度,中国在建造基础设施上的卓越表现就是例证。《金融时报》评论员容凯尔认为,缺乏约束的印度财政限制了其公共投资,尤其是用于更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尽管投资有所增长,但仍仅占GDP的6%,只及中国的1/4。现代化机场、供电、高速公路和港口的缺乏,不仅扼杀了印度相对弱小的制造业和出口,也阻碍了服务业,特别是有可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旅游业。另外印度的投资率仍远低于中国,投资率差距是造成两国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巨大的投资差距背后,是印度政策长久以来的重大失败。例如庞大的财政赤字。更重要的原因是,存在于劳动法、保留小规模产业生产,甚至贸易政策中的深层次障碍,这些因素阻碍了印度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快速扩张。这就是如何解释中印增长的最大差异:从1990年至2003 年,中国制造业以每年近12%的速度增长,而印度仅以6.5%的速度增长,远低于印度服务业 7.9%的增长速度。

沃尔夫认为,过去25年印度经济的改善既是事实也是成就。阿查里亚指出,如果印度经济要变得更好必须在5个关键领域做出变革:解除劳动力市场管制并结束保留小规模产业生产、重振农业增长、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消除经常预算中的财政赤字,最后是全面私有化及贸易进一步自由化。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