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提速重庆——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铺就快速发展之路  
 

三峡两岸,壁立千刃。

(领)啊哦吆也

(众)咳

……

和着一声声船工号子,一排排赤着油亮膀子的三峡汉子背着粗大的纤绳,在崇山峻岭之间艰难爬行。

这是解放前长江上游、三峡岸边常见的一幕。“纤夫”成为往日重庆极具代表性的职业,而木船则是当时三峡通往外界的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自然赋予了重庆秀美的山水,也使重庆因山水阻隔而交通闭塞。巍巍大巴山和巫山隔断了多少山城人眺望世界的梦想,悠悠长江水又令多少重庆人斗险滩、战恶浪才能真正走出家门?

20世纪60年代,三峡沿途开始全线炸礁,重庆朝天门码头更加热闹起来。即便是这样,穿过千里峡江,从重庆到宜昌也需两天的行程。

交通瓶颈一直制约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重庆人的观念和性情,使重庆带有浓郁的巴文化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重庆机遇重重。当时间进入21世纪,一直制约重庆发展的交通困局已经得到极大改观,“渝道难”终成历史。

高速公路成为重庆交通建设的“排头兵”。自直辖8年以来,除了成渝高速重庆段的114公里是1994年建成通车外,重庆市建成高速公路636公里。8年来的高速公路建设,使“八小时重庆”梦想成真。

高速公路建设有力地带动了重庆市经济增长。2005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1.5亿元,占全社会总投资8%,其中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为103亿元。2005年全市GDP3100亿元,增长16.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重庆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观念不断改变,渴求开放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建设使整个重庆地区生机盎然。

在重庆——这座山地和重丘面积占94%的典型山城,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快速发展的平台已全面铺开。

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高发司)正是西部大开发与重庆经济腾飞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多年来,重庆高发司搭建了重庆市运输大通道的主骨架,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重庆高发司正配合国家 “7918”高速公路网,以卓越的企业素质为西部大开发与重庆经济铺就高速发展之路。

新年伊始,喜讯传来。

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通报,对市交委和重庆高发司进行嘉奖。

通报中写道:

“市交委、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交通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大力规划和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面对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的艰巨任务,发扬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渝长、渝黔、长涪、渝合、上界、长梁、梁万、渝邻、綦万、合武等高速公路,使我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8公里;按期建成‘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如期实现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开工,全面完成了‘十五’交通建设任务,为全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庆高发司是重庆市政府设立的公路建设投融资企业,为建设和管理重庆高速公路成立的专业化公司,属于重庆市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主要负责重庆市高速公路的建设、营运、养护、融资等方面工作。

众所周知,在欠发达地区的重庆,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大项目大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交通历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先行者的角色,投资高速公路建设必然成为政府行政手段之一。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参与大项目投资与市场化运作,基本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带来资本效益。而重庆高发司则是重庆政府为了建设高速公路专门设立的特殊企业,并且很多路修起来并不能赢利甚至运营初期亏损,但是为了重庆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重庆高发司毅然担起了责任。

事实上,重庆高发司之所以能博得重庆市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直辖前后为重庆的交通事业作出或正要作出的巨大贡献——从0到2000公里数字的变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某种程度上,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她给重庆带来观念、经济、社会上的重大变化。

“重庆高速,提速重庆。”这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铁铮铮的事实,更是这座城市永恒的荣耀和力量……

知难而上:

全面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就如少了一条腿,蹒跚而行。长期以来,重庆人深受困扰:出行艰难、生活封闭、贫穷落后。

直辖前,重庆是怎样一幅图景?

东南部莽莽苍苍的武陵山横卧,东北部巍巍大巴山阻隔。山地和重丘面积占整个重庆的94%,而真正平地只有2.5%,重庆最北城口与最南端的秀山,相距逾822公里!而库区地貌更是触目惊心,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路况令人苦不堪言,当时流传一句顺口溜:“公路好像鸭肠带,坐车不如走路快。”交通成为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发展的“瓶颈”。

直辖之后,重庆分为三个版块,主城、库区和渝东南地区。主城之外的两个版块尤其是库区经济相对落后,山路高低不平,很多地方为交通所困,发展缓慢。

交通不仅仅是解决出行的问题,更是决定发展的关键!而且按照整个重庆一盘棋的思路,3个版块的连通便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如果能和周边省市连接,逐步形成高速公路网,对大重庆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意义深远。

此外,重庆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上游,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优势。这座最年轻的直辖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打造西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应具备良好的平台和跑道!因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一定要将交通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直辖之初,重庆市提出“5年变样,8年变畅”的奋斗目标。

2001年,重庆市提出建设“8小时重庆”和在2020年建成“二环八射”骨架高速公路网。

2002年,重庆市又进一步提出:打造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将“二环八射”规划提前10年完成,即在2010年建成2000公里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提速10年,意味着什么?

更多的意义在于:重庆高速公路建设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将极大地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战略开发!

面对人民的期盼、政府的期盼,重庆高发司勇挑重担,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在巴渝大地打响。

几年艰苦奋战,几年默默耕耘。重庆高发司以“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使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不断延伸……

如今,“5年变样,8年变畅”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的延伸打开了人们尘封已久的心门,观念变,则思路变,沉寂的巴渝大地被高速公路通车的礼炮声激活了!

山城的老百姓就这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昨天已经慢慢模糊,日子在一天天改变,天地似乎越来越开阔了……

感受最深的尤数重庆永川人,1994年,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修建之前,永川还是传统的农业小城市,城区面积不过8.3平方公里,人口6万。成渝高速公路的建成如春风吹醒了永川沉寂的土地。10年间天翻地覆,城区面积增至25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年均GDP增长13%,经济发展水平跃居重庆市区(市)县前列,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和优秀 旅游城市。高速公路究竟使永川变化多大?永川人自豪地说:昔日永川靠豆豉和皮蛋出名,现在则是茶山、竹海和野生动物园。高速公路把永川变成渝西经济走廊的一颗明珠。

重庆北边合川市因渝(重庆)武(胜)高速公路远近闻名。从合川到重庆市区,走武(胜)合(川)高速公路仅需40分钟。近年来,合川市依托渝武高速公路打造重庆的“都市后花园”。合川桃片、钓鱼城、涞滩古城等古老合川“名片”借渝武高速公路重焕生机和活力。昔日合川丰富的矿产资源“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原煤、锶矿、铝土矿等经由便捷的渝武高速公路运往全国各地。

在重庆,像永川、合川这样靠“借路而富”的例子不胜枚举。

重庆长寿区有渝(重庆)宜(昌)高速公路渝(重庆)长(寿)段、长(寿)万(州)段、长(寿)涪(陵)段穿过,设有5座互通式立交。目前,这些立交桥已经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桥头堡”。如晏家立交,附近的晏家工业园区入驻了包括重钢集团在内的66家企业,总投资高达105亿元,企业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94亿元、利税23亿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网络的物流和人气促使长寿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长寿区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00亿元,2005年,长寿工业总产值再创新高,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长寿工业”。

交通便捷了,客商争着来。这句话在茶园新区得到了验证。随着内环高速公路的开通,茶园新区穿过真武山隧道到南岸区中心地带的南坪仅要15分钟,茶园新区的定位由原来单一的工业园区变为集工业、商贸为一体的园区,规模也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迪马集团、美的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入园。难怪管委会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以前,他们打着灯笼找企业,现在是变成企业来找他们啦。

……

直辖后的重庆市建立了大交通管理体制,经过几年的发展重庆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有媒体评价:“一条成(都)渝(重庆)高速公路的建设,衍生出一条成渝经济走廊,‘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后,使重庆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形成了3大经济板块、13大组团,近10来年,重庆的城市化进程从33%提高到了4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事实证明: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往往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带和产业带的形成。高速公路不仅使人们出行方便、快捷,更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

修到哪,富到哪。重庆高速公路构筑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施展着惊人魔力。而重庆市主城区周边区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淋漓尽致地印证了经济学上的“1小时经济圈”理论(即在离核心城市1小时车程范围内,各卫星城将会在城市经济的辐射下实现快速发展)。如今,“靠近高速公路好发展”已经成为重庆人公认的事实。高速公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建设的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崛起。

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肯定,也饱含着重庆人对重庆高发司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重庆市政府领导曾指出:“直辖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交通,但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也是交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重庆交通在直辖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同时也意味着重庆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就是必须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处西部山区的重庆农村,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庆农村首要解决的依然是交通。

其实已有不少打破交通困局的先例,过去几年,许多重庆农村已经搭上了高速公路的快车。

100多万移民的库区发展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解决了世界级移民难题之后,如何使远离故土的库区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政府燃眉之急。

高速公路缩短了100多万移民与外界的距离。如万州,过去到宜昌和重庆乘船需一整天,而今从万州通过高速公路到重庆只需两个多小时。

目前,重庆到宜昌的高速公路也已动工,连接三峡库区各区县的高速公路也正在修建。高速公路为三峡库区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速公路,将农民与外界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许多农村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路通了,农村“活”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今年两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农民。而高速公路使农民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摆脱了封闭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进取意识,开拓致富路子;更多的人走出去成为新型农民。

重庆高发司负责人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应该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让更多的农村能够接受高速公路网的辐射,才是切切实实为农村的产业化、城市化修建“民心路”、“致富路”。

求实创新:

探索科学化运作模式

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一座立交桥带活一片经济带,几条高速公路支撑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连点成线,连线带面的网络中,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步步提速。

据测算,高速公路建设中每投入1元钱,能通过对各种产业的前后效应、后向效应、直接投资效应和因消费作用带来的乘数效应之和产生高达约95.251的放大效应。无疑,加大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将大大提高重庆地区生产总值(GDP)。

目前,在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路线的串并连接下,重庆基本上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布局紧凑的放射状城镇发展体系,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然而,对于建设者来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并非人们所想象的“肥肉”,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有的道路建设专家这样说,谁若承担了道路建设任务,谁就等于一辈子担上了风险与挑战的沉重担子。技术、人才、设备、质量、速度等环节中如有一环疏忽,将会造成整个工程进展缓慢,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小觑。这对重庆高发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化管理

管理不科学,将降低工程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成本提高。重庆高发司主管众多项目,高速管理全面提速、许多项目相继开工、管理人员无法异地办公、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和资金监控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重庆高发司的决策者们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突破制约高速公路建设的管理“瓶颈”。如重庆高发司渝东分公司结合万开路项目建设实际,与广东东方思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HCS项目建设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集中公路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概算管理、工程变更、进度计算、计量支付、征迁管理、资金监管、通讯管理和查询管理以及竣工文档管理等业务,为业主、监理及承包人提供网络化的应用平台。及时、准确处理在项目建设中的主要业务和重要数据,实现异地办公自动化。同时,对项目节省中的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成为工程廉政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核心技术保障。

科技化兴路

重庆地处山岭重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庆高速公路建设桥隧众多,特大桥与特长隧道及隧道群居全国之冠,施工的艰巨性和建设管理的难度在全国实属罕见。

如何使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强做大,并且能够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是重庆高发司管理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走“科技兴路”的路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科技兴路,与时间赛跑,才能使重庆加快行程。

以最少的钱修一流的路,重庆高发司确立了这样的要求和目标。为此,他们十分注重科技管理、科技修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联合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山岭区高速公路建设新技术、新工艺。

从1998年到2005年,重庆高发司累计投入科研经费4800万元,共承担科研项目45项,其中交通部联合攻关项目1项、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项,重庆市科委项目11项,重庆市交委项目31项。取得的科技成果涉及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以及信息化等各方面,尤其在特长隧道纵向通风、大跨径斜拉桥抗风、抗震及稳定性、大跨径斜拉桥安全监测以及联网收费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山岭区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节约建设资金数亿元。

“科技兴路”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建设施工效率。如今,“用科学说话”已经得到重庆高发司的大力提倡。

科学化融资

“重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几次提速高速公路建设,到2010年要建成2000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二环八射’骨架高速公路网,也就是说,在‘十一五’期间,重庆要建设将近1200公里的高速公路,10多年的事要在这5年里完成,既让人感到鼓舞,同时也深感压力很大。”一位在交通战线奋斗了几十年的重庆高发司高层领导见证了重庆交通的巨大变化及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无感慨。

压力主要在哪里?据悉在“十一五”期间,重庆投入到高速公路的资金将高达800多亿元,超过前面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和。要实现2010年的骨架公路网目标,就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快速进程。

重庆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使得高速公路造价相当高,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重庆高发司始终坚持“借得巧、用得好、还得起”的借款方针,以“诚信为本、操劳为重”的准则培育良好的企业信誉。据有关部门介绍,重庆高速路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交通部的支持、重庆市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此外,通过进一步盘活路产路权的存量资产,继续实行经营权转让,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渝邻高速公路,就是重庆高发司与合作方中铁五局共同投资建设经营。

科学护生态

青山绿水间,一条条黛色的高速公路顽强地向前伸展,两旁绿树蓊蓊郁郁生机勃勃,就像是两条随风舞动的绿色飘带。

在重庆,任何一条高速公路都能呈现出如此美景。路更好、山更青、水更绿。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更多的政府与企业以深刻启示。“绝不能走路通了、生态却破坏了的老路!”这成为重庆高发司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庆地区大多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沿线历经崇山峻岭,山大沟深,林木茂盛,在这种环境下修桥筑路,势必要对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破坏,重庆高发司在全线施工中突出环保理念,努力实现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出了修建“优质原生态高速公路”等理念。

为了保护沿线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他们在设计中尽量少占森林,避免深挖高填,同时在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把平衡废方少占土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许多优化设计方案,尽可能地做到挖方与填方达到基本平衡,避免弃土废方对水土保持和地表植被的破坏。在建设中,他们宁愿增加造价,多修隧道多架桥,尽量减少大开大挖,少占用耕地和农田。

比如,在修建渝合高速公路时,为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选线时就绕行了十多公里;为了少占耕地,保障当地村民的利益,修建了旱桥37座和短隧道4座,节约占用土地24.8公顷。

将高速公路建成一条绿色通道,撒青播绿成为他们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年对道路边坡、路堤和中央分隔带进行全面绿化,做到终年常绿,四季有花,让高速公路延伸的地方,绿色环保的空间也在延伸。

生态环保已成为重庆高发司最重要的建设理念,这是我们重庆归来最突出的感受。从建路伊始的环保课题,到建设中的环保投入、管理中的环保措施,重庆高发司公路建设正在奏响环保乐章。

快马加鞭:

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2005年岁末,历史又一次把重庆高发司推上新的起跑线。

江津至四川合江高速公路于11月18日,在锣鼓喧天、彩旗飞扬的重庆江津市正式开工修建。

与此同时,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路网中其他7个项目,即重庆至湖南高速公路中的彭(水)黔(江)段、黔(江)酉(阳)段和酉(阳)洪(安)段;重庆至宜昌高速公路的云(阳)奉(节)段、奉(节)巫(山)段;外环高速公路东段、北段,也一齐开工!8个高速公路项目同时开工,在重庆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这也标志着,从当天起,重庆有1154公里高速公路同时在建。

“十一五”是交通发展重要的五年,重庆高速公路建设方向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重庆市发改委透露,重庆“十一五” 规划中的一个“重头戏”就是要在未来5年,把重庆初步建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和连接区县及周边省区的高等级公路的开工修建,是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关键。

翻开重庆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重庆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环五射”(都市区内环,成渝、渝黔、渝万、渝邻、渝武五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其连通作用和汇聚作用将形成以重庆都市区为中心的城市体系,随着主导产业的壮大和龙头企业的建立,商贸餐饮、金融商务、技术中介等服务业进一步向各城镇聚集,同时改变着重庆二元经济结构。

据悉,到2010年,重庆将形成以“二环八射”为支撑的高速公路主骨架体系,成为国家西部公路主干线上的重要枢纽。“5小时”甚至是“4小时重庆”,将成为现实。同时,到广州仅需十几个小时,到宜昌只需几小时,到贵州也只需大半天时间。那时侯,不仅老百姓感觉出行方便,重庆与周边省市的来往也将更加密切。更多的车流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进入重庆,山区里的旅游业、资源加工业都将一步步发展起来,高速公路的经济发展平台作用、跑道作用将会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那时候,“枢纽重庆”,打造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将不会是梦!

后 记

谈到“二环八射”,重庆高发司的一位领导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可谓意味深长。“一个人,血流不到的地方就会坏死,只有让动脉的血流动起来了,人才会有活力,有生命力,只有打通了出口,一个地区的经济才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重庆高发司正在完成着打通出口的工作,但这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建设行为,而是在搭建重庆乃至整个西部经济起飞的平台——

要打造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关系到重庆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辐射影响着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未有穷期,建设任重道远。只要有重庆高发司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重庆高发司一定会展现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气象。重庆交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重庆经济的腾飞也指日可待。

我们相信并且期待:重庆高发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必将有一番大作为。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也一定会随着高速路的不断延伸而实现。

(学习时报社专题部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调研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