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张季风  
 

日本经济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萧条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机,逐渐从萧条中走出。继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个年度正增长后,2005年度增长势头更猛,估计将达2.7%,而且主要是依靠扩大内需取得的。估计2006年仍将在自律性复苏的延长线上继续保持正增长。

2005年形势

2005年前三个季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5.7%、5.0%和1.0%,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正增长,尽管第三季度增幅放慢,但总体来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升势。与上年同比,工矿业生产指数大多数月份处于正增长;就业状况明显好转,2005年12月失业率降至4.4%,失业人数降为265万人,已恢复到1990年代中后期水平,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数/有效求职数),时隔19年首次恢复至1倍以上;2005年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消费者物价转为0.1%的微弱正增长,这说明通缩压力明显缓解。汇率稳中趋低,7月份以来一直维持在1美元兑换110日元以下,为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日本经济有以下比较明显的特点:

1、内需扩大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主角

前三个季度的正增长主要是依靠居民消费和设备投资的强劲拉动带来的。居民消费约占日本GDP总量的56%,过去长期处于负增长,而2005年前3个季度分别增长1.2%、0.7%和0.3%,增幅虽然不高,但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影响颇大。

设备投资约占日本GDP总量的15%左右,前3个季度分别增长6.9%、6.7%和10.6%。估计全年度内需对GDP实际增长率的贡献度将达到2.5%。内需的扩大标志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已经摆脱对财政投资和外需出口的过度依赖,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

2、股市明显回升

到2005年12月30日年终收盘时,日经平均股指高达16111点,与年初相比上升幅度高达40%,这是19年来的第一次大幅度上升。东证(第一部)年交易额达到418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股市是反映经济景气的晴雨表。股市回暖意味着日本市场基础得到明显改善。股市的回升将强化企业家的经营信心,同时也会提高国外投资家对日本市场的投资信心。股市上升所引起的资产效果也会提高处于低潮的消费心理和预期,使消费低迷的现状得到改善。

3、企业效益持续上升

前三个季度全行业企业的经常利益同比分别增长10.7%、5.2%和3.7%,特别是大企业更好一些。其中,钢铁、海运等许多企业取得了历史最高效益。企业效益上升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劳动分配率(人工费/人工费+营业利益+折旧)的下降。劳动分配率是衡量企业效益的宏观指标,劳动分配率高意味着劳动力所得到的工资在不断增加,而企业收益在不断减少。2005年劳动分配率已降至90年代初的水平并且开始低于劳动分配率的均衡水准。

4、不良贷款处理完毕,金融秩序恢复健全状态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不良贷款一直是压在日本经济头上的一块“重石”。十几年来日本对不良贷款的处理几经起伏,到2005年终于处理完毕。截至2005年9月,全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量为15.9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8万亿日元。全部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3月的8.4%降为3.5%,主要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9月的8.1%下降至2.9%,成功实现了政府提出的4%的目标。

日本处理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不良贷款处理额被控制在银行纯利润范围内,这与我国采取的“剥离”方式有本质区别。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特别是大银行从亏损转向全面盈利,2005年上半财年(4-9月),六大银团利润高达1.7万亿日元。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的盈利是在贷款余额没有增长的条件下取得的,这表明日本银行并非依靠贷款的增长盈利,而是主要依靠各种中间业务的增长创造的。利润增长模式从注重利差收入转向非利息收入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经营业绩上升,许多银行考虑提前返还前些年由政府注入的资金。

2005年度日本政府并没有出台十分显眼的新经济政策。但中央银行依旧加大宽松金融政策的力度,向市场提供的货币量超过30万亿日元,放松对民间银行的贷款限制。应当说,在零利率的异常条件下,这种非传统的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缩的恶化,对促进景气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走向

经过2001—2004年的“集中调整期”,日本经济走出了萧条隧道,改革初见成效。2006年以后,增长点将从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企业恢复将向居民消费波及,整个经济将从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估计2006年的日本经济可能稍有减速,但仍将保持2%左右的正增长。

1、内需将继续扩大

首先,设备投资将持续增长。估计全年度将增长7%以上。设备投资在内需和供给两方面均发挥作用,设备投资的增加不仅会带来扩大内需的效果,还为今后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经济景气已经从出口扩大→生产扩大→设备投资扩大阶段,向收入扩大→雇用扩大→消费扩大的方向深化。截至2005年10月,总就业人数达6409万人,与上年同月相比增加57万人,连续6个月增加。失业人口的减少和就业人口的增加必将提高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而收入增加会带来消费扩大的效果。

2、外需环境趋好

虽然外需对日本经济复苏的贡献度在下降,但是由于经济体质所决定,外需,即扩大出口对日本经济依然生死攸关,是经济复苏必不可少的起爆剂。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前提。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和美国已经成为支撑日本外需的两大支柱,对中、美两国的出口约占日对外出口总量的4成左右。世界经济、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扩大从日本的进口,在外需方面支撑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

3、国际油价上涨对日本经济影响有限

油价上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因为日本积累了丰富的克服石油危机的经验,原油涨价对国内需求的负面影响很小。另外,日本拥有可供国内半年消费的石油储备,即便出现危机,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目前的价位尚属于日本可承受的范围,完全可以被企业效益的提高所吸收。

从另一方面看,国际油价上涨却反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若干正向效应。最近日本消费者物价的微升与原油涨价不无关系。消费者物价的上升对于日本经济走出紧缩萧条无疑是有利的。再者,由于油价上涨,人们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技术、节能汽车、节能家用电器等更加青睐,而日本在这些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油价的上涨等于给日本开辟了更宽广的市场。

4、有望走出紧缩,宽松金融政策可能被解除

日本银行决定解除宽松金融政策是鉴于:第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上年同比在零上持续增长;第二,未来发展趋势也不至于再跌入负增长;第三,对经济、物价形势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日本经济能按照过去几个月的增长,其他经济指标也持续走好,日本银行便有可能顶住政府的压力,解除宽松的金融政策。届时零利率政策也可能被逐步解除。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日本经济终于走出漫长的萧条隧道,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大改革终于初见成效。十几年来日本对研发的投资一直占GDP的3%以上,在绝对数量上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机器人开发可望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人口减少带来的人手不足问题。萧条期巨大的技术储备增强了未来发展的后劲。毋庸置疑,改革成果的突现、制度创新和技术储备的巨大迸发力,预示着中期日本经济将会出现乐观的发展。但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难题也不容忽视。例如,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到2005年度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为774万亿日元,与GDP之比达到150%,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金融宽松政策和实际零利率政策这种非正常状况尚未解除。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履艰难。诸多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区域间的差距和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从微观层次上看,虽然大企业业绩良好,但中小企业仍未摆脱困境。这说明,中长期的日本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的发展仍然充满着挑战。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