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性 方栓喜  
 

最近一两年,关于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争论又开始增多。在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出现了不少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而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还存在着偏重于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的分歧。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不仅必要,而且相当迫切。

市场经济反映了经济关系中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比如万有引力定律,不能因为自己的飞机坠毁了而说它坏,也不能因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了而说它好。万有引力定律与价值规律哪个好,哪个坏?说不清楚。说它是规律性,就是你取消不了万有引力,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会发挥作用,这些作用对人的好处和坏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对规律把握的程度。

将近30年的改革实践历程告诉我们:我们取消不了市场经济,因为它是一种规律性。想取消市场交换的规律性,结果是取消不了,反而把经济关系本身扭曲了,把经济管死了。

将近30年的改革实践历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偏好去构造一种我们想象中的经济学,或者我们喜欢的经济学。我们曾经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构造过关于计划经济的经济学,主观愿望不能说不好,要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但这个尝试不能说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从客观现实中寻找和发现规律。而不是从自己的头脑出发,从人们喜欢不喜欢出发来去虚构一种规律性,更不能以主观世界想象中的一个规律性来替代现实生活中的规律性。

将近30年的改革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承认经济学揭示的是客观规律性,那么,经济学只能有一套,而不是有许多套。不能和想象中那样,工人有一套经济学,农民有一套,商人也有一套,美国有一套,英国有一套,法国有一套。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可能有不同,各个阶层的主观愿望可以不同,但是经济学的规律性只能有一套。不然就很荒谬。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任何一个阶层可以陈述自己的主观愿望,但是如果不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性,再好的愿望最终也只能落空。

将近30年的改革实践历程告诉我们:既然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律性,它就必定有其适用范围,而不是在任何领域发挥同样的效果。我们看到,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在私人产品或者竞争性领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领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逐步由短缺走向了过剩。而在公共产品领域,这些规律性就很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不能由此说,市场经济是错误的,而只能说,政策决策者把一个领域的规律性错误地强加给另一个领域了。我们不能因为发现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就认为可以解决了所有的社会问题,这种一劳永逸的事情是不可能的。相反,我们也不能把其它领域的规律性强加给市场领域。人们争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很明显没有抓住问题的要点。因为真正的问题是客观规律的适用范围的问题。

将近30年的改革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市场化改革本身是并不矛盾的,二者是统一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才明白了一个事情,就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抛弃价值规律,按照主观愿望去搞计划,去搞平均分配,结果只能是破坏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机制,把蛋糕做小了。没有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很难走向小康社会,也很难有资格谈论和谐社会的问题。这一点,现在看来,仍然有重申的必要。而当我们正确地把握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把蛋糕做大了,政府的手中掌握的资源比较多的时候,才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根据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政策按照非市场化的方向实行再分配,让多数的富人为少数贫困者买单。既不损害效率,也有助于实现公平。

一言蔽之,要反思改革,最有意义的事情应当是反思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以利于更准确、充分地把握并运用它。这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当具备的正确态度。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