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薛广洲 曾业松 曹新 胡为雄 何建华  
 

——广西贺州市实施“六项民心工程”的实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贺州市委、市政府联合组成了以中共中央党校王伟光副校长为组长的《坚持执政为民宗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课题组。课题组于2005年7-8月分两批对广西贺州实施的“六项民心工程”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调研, 2005年12月3日课题组又在贺州召开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期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路子,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中央党校《坚持执政为民宗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课题组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重点在欠发达地区,难点也在欠发达地区。

贺州地处广西、湖南、广东三省交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贺州市委、市政府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以农民为主体,以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宗旨,以加快经济发展为前提,以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实施五保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社会稳定等六项民心工程为平台,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保障,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开辟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大、有长效的低成本构建和谐农村的新途径。其做法对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颇有参考价值。

一、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

自2002年撤地设市以后,贺州市委、市政府从区域经济现状出发,调整阶段性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千方百计抓投入促发展。三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的步伐。

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贺州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1亿元,增长12.6%;财政收入8.78亿元,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6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亿元,增长37%,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区各市前列。2005年,贺州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63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95元,增长16.8%;1—10月,财政收入8.15亿元,增长25.8%。

二、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内容

抓好就业问题既是责任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从2003年9月起,贺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5个文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正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就业工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程作为构建贺州农村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

针对农民转岗就业困难重重的问题,贺州市积极申报国家“阳光工程”项目,启动并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培训就业工程。一方面,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农民工培训体系,另一方面,努力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校企联合、定单办学”,“项目带动、定项培训”等方式方法,促进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收到了“培养一人、脱贫一家、带富一群”的效果。钟山县公安镇的外出务工人员积累了资金,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办起了17家电动针织厂,就地解决了2000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打工创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先进典型。2004年,全市对10.3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了职业技术培训,已转移就业8.87万人。全市累计劳动力输出25.83万人,占全市富余劳动力总数的78.27%。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贺州市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落实再就业等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手段,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他们对“4050”人员组织再就业培训,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健全保障制度,实行再就业援助。去年以来,全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5%以内。

面对一方面各种人才不足,另一方面大中专生就业难的双重矛盾,贺州市积极改革就业制度,转变就业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他们坚持“凡进必考”,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他们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广西大学本科毕业生于松汉作为择优选派的首批“村官”,到八步镇三加村任主任助理。他运用所学知识创建了蘑菇园,还因出色地调解村民纠纷,使三加村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殊荣。2003年,回到贺州的毕业生2542人,政府统一安排1088人,通过人才中心就业的971人,就业率81.8%。2004年,回到贺州的1852人,统一安排的552人,自谋职业和经人才中心就业的966人,总就业率达81.97%。

三、把养老扶贫救助残疾作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孤寡五保老人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生存严重缺乏保障,与社会的发展极不和谐。在贺州仅需要供养的五保老人就有18021名;212个少数民族村中,自治区确定的贫困村就有80个。贺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使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尽快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决定把建立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当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民心工程。

过去贺州农村五保老人大多分散供养,主要靠乡村统筹、群众扶助和民政救济,不仅供养标准低,而且缺乏保障。五保老人大多吃不好、住不好,看病难,生活质量很低。2003年下半年以来,贺州市委在总结钟山县做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五保村建设。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争取部门支持,各方筹措资金,同时动员干部群众投工投劳、献工献料,形成了“政府牵头,民政部门具体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市投入资金6520万元规划建设的721个五保村已全部竣工入住,安置五保老人14648人。

贺州市不仅在五保村建设上有成绩,而且在五保供养、人性化管理上有突破。市里明确规定,凡有10个以上五保老人需要集中供养的村都要求建五保村。五保村多为四合院,配置电视、广播;每户“一室一厨一卫”;五保村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老人进村以后,要努力做到生活费、医疗救助、帮扶供养三落实。市财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出专款用作五保经费,每月发给五保老人30元钱,30斤米,一斤油。乡村党员干部经常去慰问,送东西给老人。中小学师生把五保村作为“爱心联系点”,定期帮老人搞卫生,劈柴火。使五保老人们“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靠临时救助的老人从此有了长效保障机制。

贺州市五保村建设受到国家民政部和广西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政部去年9月特地在贺州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五保村建设经验,称五保村建设“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是五保供养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对我国五保供养工作的重大贡献”。

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农民长期存在行路难、上学难,用电难、求医难、发展生产难的问题。2003年市里专门制定了五年脱贫致富实施方案。确定了11项扶持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并对相关的15个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两年来,全市集中扶贫资金总计4900多万元。他们精心组织实施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沼气池工程,强化了基础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利用贴息贷款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开发扶贫,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基地;落实民族政策和法规,狠抓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狠抓贫困村干部和富余劳动力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素质,为贫困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贺州市在救助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列入民心工程。经深入调查摸底,全市无房或危房的贫困残疾人共有1450户。市委市政府及时做出了两年内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决定。要求市、区、县直每个单位帮扶1—3户危改对象,帮扶资金1000元以上;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每10名党员组成一个小组,帮助1户贫困残疾人,不仅解决他们住房,还要帮助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

四、把营造稳定的环境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标志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处,长期以来社会管理较薄弱。撤地建市以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增大,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六合彩”赌博、邪教活动、毒品吸贩等犯罪案件屡禁不绝,抢劫、盗窃等发案率居高不下。贺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这个影响全市大局的突出问题,实施社会稳定工程,创建“平安贺州”。

首先,积极建立日常打击和专项行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大破案、追逃和打击力度,并实行“命案必破”责任制。2004年共破刑事案件1518起。全市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比2003年同期下降29.9%和38.2%。

其次,以创建“无毒、无赌、无盗”社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平安贺州”建设。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立健全了打防控领导责任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打击机制、教育机制、专群结合机制等;采取了警力和警务下沉做法,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化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再次,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和积极因素,拓展延伸社会治安防范的空间和时间。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做好治安工作警力有限,民力无穷。2004年初,专门推广八步区义务治安巡逻经验,规定社区范围内年满18周岁,身体无残疾的公民,每年都要参加所在社区的义务治安巡逻三次。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2万多名干部群众加入义务巡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5人,提供破案有效线索68条,有力地提高了对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市委、市政府还注意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市76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其中715个调解室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贺州九成以上的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均能在基层得到处理和化解。

贺州以“六项民心工程”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执笔人:薛广洲、曾业松、曹新、胡为雄、何建华)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