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大国领袖与复杂局势 徐冰  
 

——评《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徐冰

美国著名政治记者克里斯·华莱士的《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一书记述的是美国16位总统面对内忧外患时的反应和行动。应该说,这个切入点并不很新鲜。但引起人们的阅读欲望的,是这本书与美国总统引发的联想和探求的冲动。

有关美国的事件,总是可以引起人们这样那样的关注。看到美国的缺点和坏处是相对容易的,正如我们也很容易地就能发现它的许多长处。问题是,我们是否理解,美国的这些长短与这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内在的联系,以及,对照我们自己,我们是否也可以发觉,我们的长处和短处,与我们自身的肌体有何必然的脉络。

假如不能由此得到某种启示,那么,关注美国和美国总统的故事,就缺乏可以理解的逻辑。美国的总统面对危机的反应以及所表现的勇敢甚至鲁莽,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身上找到影子。那么,凭什么我们要把关注和探究的目光,更多地给予美国总统呢?

“总统之为总统,还不在于智力和意识形态如何,而是在于意志力和决断力的考验。”华莱士如此描述他在观察了里根的所作所为之后才明白的道理。应该说,华莱士的《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更像是一个展示美国总统“正面形象”的作品。他自己同样讲道:“在白宫记者室,你对白宫还只能有最肤浅的感觉,但除非你身在白宫,你都不可能理解总统在面临任何一项有争议的决策时所承受的那异常之大的压力。这里面有政党政治的压力,有真正的政策意见分歧的压力,还有大舞台上万一失足怎么办的担心,总统的决策是很容易被压歪的。”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对总统所面临压力的理解,本书更多的是“展现出这些总统的力量和勇气”。在他讲述的那些“展现出力量和勇气”的美国总统的故事中,“总统都是行动坚定,未听一些顾问的意见,未按常规办事,未考虑政治权宜之计,往往还违反一般民众的意愿。每一位总统这样做,都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责任、有使命使美国和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很显然,华莱士的用意,就是要讲述那些在无数作品中被一再提及的“美国英雄”,他试图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些“美国英雄”在被人们认定的肮脏的政治中同样可以生存。在他的笔下,我们于是看到了那些尽管自身有瑕疵,但在一些关键的历史时刻,却勇于面对可以预测的现实以及历史的责难,从而创造了历史的堪称伟大的总统。

但如果仅止于此,华莱士以及他的这本书,都难脱平庸的窠臼。关键之处在于,华莱士看到并明确指明了,“总统之为总统,还不在于智力和意识形态如何,而是在于意志力和决断力的考验。”

这句看似直白的话,实则表明了华莱士对“美国英雄”的一个朴素的判断——智力和意识形态,未必会成就一个“美国英雄”,但一个“美国英雄”,却显然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基于良心以及理性的辨别能力。

因此,华莱士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有意思的是,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时,基本上都看不出什么党派之见。在国家面临巨大危险时 ,共和党人总统和民主党人总统都忠心报国,而不是追求自己政党的利益。克利夫兰总统是民主党人,一辈子维护工人权利,却镇压了一场罢工。尼克松总统是共和党人,坚决反共,却打开了共产党中国的大门。这些故事里的主人翁不是为自己的政党牟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什么我们要把关注和探究的目光,更多地给予美国总统呢?实在是因为,在这个举世瞩目的位置上的这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伟大与肮脏同在,堂堂正正与偷鸡摸狗同在。虽然我们同样可以说,这样的秉性并不为美国总统所独有,但必须看到的是,决不是任何国家,能够将这种截然相反的秉性展现在世人面前。而这一点,美国做到了。

由此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为什么美国可以做到这一点?或者说,为什么这些美国总统,能够摆脱智力、意识形态和党派的束缚,而是以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作出了符合历史发展的决断?

即便如华莱士这样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四年选一次总统,并不知道这总统会遇到什么挑战……从这一意义来说,每次选举都是对一个人打赌。”

“谁是我们真正能依靠的人?”当民主不是作为一个梦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权利握在手中的时候,没有选择的痛苦就变成了选择的痛苦。

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瑕的,选举与制衡完备如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仍然要为找到那个“真正能依靠的人”而打赌。但是,选择的痛苦以及为依靠而做的赌注,与一个领袖能否摆脱智力、意识形态和党派的束缚,是否就是毫无联系的两个问题呢?应该承认,华莱士笔下的这些美国总统,在面对危机时所展现的极富个性色彩的意志力和决断力,有个人性格的偶然因素,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在美国之外,也存在摆脱智力、意识形态和党派束缚的个人英雄。问题的实质是,这样的个人英雄,在不同制度下出现的概率有什么差异?他们之所以成为时代的领袖和英雄,更多的是受惠于个人因素,还是制度因素?

常规的理解,由于民主选举是一个残酷的优选过程,一般可以实现优胜劣汰的目的。但仅此显然还不够,党派政治的弊端,就在于时常深陷于党派之中而无视现实的要求。因此,是否能够存在容忍超越党派的机制,也便成为成就个人的意志力和决断力的重要因素。尽管我们尚未看到不同的制度对于产生时代领袖和英雄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具体统计,但起码在克里斯·华莱士看来,这两者之间显然是有联系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