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 陆彩荣  
 

——日本环境考察及其思考

根据党校的教学安排,我们环境组一行30多人,于2005年11月21日至30日,对日本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除了参加全团在东京的活动,环境组在东京还访问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听取了有关《日本节能对策》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社会》的报告,参观了日本王子制纸集团,会见了日本福冈县副知事、福冈市副知市,访问了日本博多青松高等学校,与中学生进行了友好交流,参观了福冈垃圾填埋场、渗透液处理车间和垃圾填埋场地上建立的日本农民庄园,并分组进入日本大分县农家,和日本农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日本农民的生活状况,对日本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考察访问,实现了党校的教学效果,开阔了国际视野,加深了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提高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认清了环保工作的努力方向,增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收获较大。

一、考察的总体印象

考察后的总体印象是,虽然中日两国在政治层面上存在较为困难的局面,特别是日本政治领导人一意孤行,顽固坚持错误立场给中日两国政治关系蒙上了阴影,但由于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文化存在诸多内在联系,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依然存在,日本民间与社会上主持中日友好的氛围仍然存在,这给我们开展民间外交,提供了用武之地。我们要加强外交工作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积极外交,为促进中日友好进行卓有成效地工作。这是中日两国交往的政治与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也是两国友好的人文基础环境。福冈县与江苏省是友好省县,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是该县的重要经济支柱。该县副知事说,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我们也要抓紧发展,否则就要被中国追上了,他们也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通过生态环境考察,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信心,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措施到位、全社会高度重视,大家积极参与,就能够逐步有效地加以解决。同时,通过考察,也提高了对十六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加深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中央提出这样的重要方针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及时的,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关于环境问题考察的基本结论

1、环境问题具有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通过在日本的考察,我们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日本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了优先位置。由于片面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使得以工业集中的地区为中心,出现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的环境公害污染,公害问题渐露端倪。比较突出的公害问题有大气污染、SO2废气引起的哮喘,水质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水银中毒”、“骨痛症”等,东京湾附近居民甚至抗议要求进行渔业赔偿。

以上述公害问题处理为契机,为保护大气、水质,日本政府于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和《工厂排污规制法》,1962年制定了《烟尘排放规制法》等,正式拉开了日本全国性环境保护的序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经济飞速成长时期,也是公害问题日益显著化、社会化的时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特别重视环境立法工作,强调依法治理环境问题。在此期间,日本先后出台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音规制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恶臭防治法》和《自然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环境法规体系,为治理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在特定事业所设立了“防治公害专职管理者”。

随着各项相关法令的制定、环境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大规模环保设备投资等努力,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公害问题趋于终结。但随之而来的二次石油危机、以及经济增长的停滞,又使各个企业面临了新的挑战,环境治理也出现了新的课题,资源问题与地球温室效应成为日本人普遍关心的公共环境问题。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节省能源为追求的《节能法》。考察组参观的王子制纸集团就通过技术创新、流程改造和环保设备大量投入,从一个污染大户发展成为先进的环保型企业,同时,日本的造纸业也通过污染治理发展成为环保型绿色产业。

福冈市通过垃圾填埋的技术开发与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垃圾处理力度,使垃圾处理场发展成为可资利用的农民庄园、居民体育活动场和城市花园,城市环境面貌为之大为改善。

今天的日本,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市容整洁,充分显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巨大成效。这些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通过考察,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

日本环境省有关人士在回顾环境保护历程时指出,日本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当时及早注意这一问题,代价会小得多。他们希望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认真汲取这一教训。

由于日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要求企业达到什么标准,更不能直接下达治理指标,而是通过公布全社会污染控制总目标引导企业进行环保,同时通过市场行为,也就是能源价格等调控企业环保行为,减少环境污染。

从日本的实践看,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和经济措施解决,要求工厂减少排放,否则处以罚款,而对于工厂在环保科研、设备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以一定的环保补贴,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出环保课题,并且由企业自己组织科研人员,包括院校、社会科研单位的人员研究解决。

同时,政府在市场上推出绿色环境标志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而没有绿色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认可。在日本,一个企业如果对环保无动于衷,消费者就不会满意,市场就会淘汰其产品。也就是说,环保不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

通过这种“两头堵”的办法,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业向环保方向努力,日本工业污染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决,到80年代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日本正在探寻适合环保要求的未来企业之路。他们提出: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努力寻找减少使用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开发新能源、增进生活幸福感的新的发展道路。企业要靠近资源地,利用当地资源组织生产,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形成企业新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未来先进的企业要在发展经济、节约资源与降低环境负荷上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解决起来任重道远。

与之相适应,他们还提出了企业综合成本新概念。产品的寿命周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相结合构成企业的综合成本,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复合成本。提倡企业在产品成本中考虑产品废物处理费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环境回收处理装置,加大产品环境负荷测算力度,用以增强企业的社会环保责任。而企业生产中增加环境回收处理装置,企业成本与产品价格会随之上升,但产品的社会效益会增加,这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盘考虑的新办法,这一理念还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是产品的实际价格由三部分因素构成:购买费用+运行成本+环境成本。这就需要全社会形成新的文明的消费观念。

日本还在考虑开征环境税,但开征后产品成本会上升,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为应对传统能源危机,日本也在大力加强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努力实现21世纪以生物质能利用为基础的新发展,实现能源消费从地下化石能源向地上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实现循环发展。

3、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

日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过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从治理工业污染入手,逐步向治理生活污染方面转变。环境问题解决越深入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而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则是面广量大的生活污染,如汽车尾气、噪音和生活污水等。日本环保官员认为,与局部性的工业污染相比,生活污染治理的难度更大,并且具有持续性、每天都在增加的特点。

日本在解决工业污染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市场约束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为荣”的消费理念,为环境保护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同样要真正解决生活污染这一难题,更需要广大消费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百姓的生活方式要向文明、有利于环保的方向转变。福冈市政府将生活垃圾处理通过招标方式,交给民间公司处理,使垃圾处理行为变为企业行动,同时民间公司从今年10月起向居民收取少量的垃圾处理费,每一公升收取一元。这一措施不仅促进了垃圾分类的普及,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垃圾处理量。目前,全市垃圾产出量已经减少了10%左右。今天在日本,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方式,这对于解决垃圾处理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强垃圾填埋技术的开发研究,是日本的一项重要工作。上世纪70年代,福冈垃圾处理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简单填埋产生的沼气与恶臭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并且地面也出现了沉降。80年代开始,市政府与福冈大学合作,探索半耗氧式的填埋方式,在垃圾场底部铺设带孔管道,以利于垃圾浸出水的排出,减少沼气,空气通过有孔管道进入垃圾,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垃圾填埋场还可以发展成为有机田,种植农作物。在福冈的农民庄园,我们就亲眼目睹了这一情景。城市居民租用填埋场地进行农作物耕作,体验农家生活。这一模式被命名为福冈模式,得到联合国人居事务所的重视,准备在亚太各国推广这一技术。

为进一步推动环保工作开展,1993年,日本制定《环境基本法》,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改变局部环保的理念,要求政府制定环境基本计划。从那时到现在日本已经制定实施了两个环境保护计划,目前正在制定第三个环境保护计划,预计2006年春天可以编制完成。据介绍,在第三个计划中,他们提出了六个新的想法:

(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鼓励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倡企业开发环境友好产品。

(2)从环保的观点出发,形成可持续的国土环境,尤其加强对农业、林业的环境保护力度。

(3)根据技术开发研究,解决环境不确实性的措施。对于环境问题,在没有明确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行政方面要采取措施,采取对策减少环境不确定性。

(4)国家、地方、公民个人都是环境保护的主体,要动员大家共同参与推动环保。

(5)加强国际合作,创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规则。

(6)着眼长远制定环保政策。

三、有关环保问题的几点思考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增加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思路。

日本作为工业先进国家,在其经济成长过程中面临并解决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一是政府要加强环境规划研究。明确治理工作重点,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加以解决。我国在加快工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此,我们要及早加以注意,加强环境立法制定,立法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对于大气、水污染等重要问题更要逐一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防治。

二是要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国际先进环保经验的学习、借鉴,充分利用当今人类环保的先进成果,以开放的姿态和改革的办法,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提高环保水平。

三是要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愿意为环保产品支出成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日本的实践证明,环保问题没有广大消费者的参与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消费者的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消费行为,制约企业的生产行为,通过市场倒逼机制,迫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同时,百姓环保意识的增强,可以为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条件,减少垃圾产生量。

总之,通过考察,我们加深了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加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信心与责任感。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有效地解决环保问题,建设山青水秀的美好家园。

(作者为光明日报社科技部主任,党校第21期一年制中青班学员)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