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2005,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 袁杨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新一版《防卫计划大纲》出台,以此为契机,日本新一轮的军事战略调整拉开了帷幕,其军事发展开始向实质性、可操作性方向转型。这一转型将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军事力量性质的转型,二是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型,三是军事力量的结构性转型。就近期来看,日本军事战略调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完成军事力量的性质转型

自日本战后重整军备以来,围绕着自卫队的性质及其是否违宪的讨论始终是日本朝野的热门话题。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大国化”进程的加快,日本社会各界对自卫队的认同感及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据2005年版《防卫手册》统计,目前,对自卫队表示关注的国民比例达59.4%,较之1981年的49.6%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日本民意的这一变化为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提供了社会基础。2005年11月22日,执政的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针对第9条的修改。根据该草案,现行宪法第9条中“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之条文改为“为确保我国的和平与独立以及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保持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权力者的自卫军”。同时草案还进一步规定,自卫军“为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实施国际协调活动以及在紧急状态下维持公共秩序或旨在保护国民生命与自由的活动”。对此,《朝日新闻》和《赤旗报》均认为,新宪法草案将为日本在海外行使武力开辟道路。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自民党新宪法草案距离通过并颁布实施尚有较长的路要走。首先,修改宪法必须获得众参两院2/3以上议员的同意。其次,即使新宪法草案在众参两院获得通过,还必须进行全民公决,需半数以上的国民赞同才能有效。考虑到该草案通过的难度,小泉首相已明确表示,在其任内的2006年9月之前,将不会将其列入国会审议日程。

然而,无论如何,就当前日本的国内政治气候来看,围绕着宪法的讨论已经不是“是否修改”,而是“如何修改”和“何时修改”的问题。这一程序一旦完成,对于日本未来的军事发展而言,其意义将非同小可。“自卫队”与“自卫军”、“防卫厅”与“防卫省”,虽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二、以“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为特点的军事战略方针开始进入落实阶段

就“04大纲”来分析,其中对日本军事力量的职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保卫日本”和“预防国际性威胁”。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日本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谓动作频频。

自2003年12月日本根据《伊拉克重建支援特别措施法》向伊拉克派出第一支部队以来,日本政府已连续两次延长了驻伊自卫队的派遣期限。2005年12月,自卫队500名轮换部队开始分批前往伊拉克。小泉政府之所以在国内舆论强烈反对、内阁支持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仍坚持对伊派遣自卫队,其战略企图除为了迎合美国外,更深层次的考虑则是为日本军事力量未来的“海外干预”铺平道路。

2005年1月,在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灾难后,日本自卫队迅速向灾区派遣了总数近千人的国际紧急救援队。这是战后日本政府向海外派遣的最大规模的现役部队。日本此举的战略意图显然不仅仅在于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就其军事意义而言,无疑为自卫队检验在实施“海外干预”行动中的联合运用、远程兵力投送、联合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2004年11月,日本《东京新闻》披露了防卫厅的一个委员会于同年9月提交的一份正式报告的内容,称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胁”,认为中国武装进攻日本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报告宣称,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对日发动攻击:一是台湾海峡两岸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二是中日两国领土争端加剧,三是东海海洋资源争端。2005年1月16日,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防卫厅已对中日两国有领土争议的尖阁群岛(我钓鱼岛)以及冲绳本岛以西的其他岛屿制定了一套“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甚至还详细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行动方案。日本选择这一时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既有为其军事部署调整寻找借口的企图,同时也有着为其“主动先制”战略方针进行预先战略布势的深层次考虑。

三、继续强化日美同盟,加快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为配合驻日美军部署的调整,日美两国加紧进行战略层次的磋商,加快了日美军事一体化的进程。

2005年2月19日,美日外交与防务部门首脑在华盛顿举行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并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将台海问题列为美日在亚太地区12项共同战略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日美两国军政首脑还确认重新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并修改1997年的“新指针”。日美上述举措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即试图通过外交和军事等手段遏制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借此继续牵制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统一进程。

2005年10月29日,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就驻日美军调整以及日本自卫队与美军职能分担等问题达成协议,并发表了题为《美日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重组》的报告。就“报告”的内容来分析,日美对军事同盟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速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提高联合作战能力;二是在精简驻日美军的同时,确保美军的遏制力;三是日本的军事作用大幅提升。“报告”指出,日美将在防空、弹道导弹防御、防扩散、反恐等15个领域加强合作,双方确认有事时制定共同的作战计划,并强调日本将给予美军“不间断的支持”。

四、继续进行体制编制调整,重点确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2005年1月21日,日本防卫厅向国会提交了《防卫厅设置法修订案》和《自卫队法修订案》,拉开了以确立联合作战体制为重点的体制编制调整的序幕。其主要措施是:一是改组参联会,成立联合参谋部。2006年3月,防卫厅将撤销参联会及其下属的事务局,新成立联合参谋部,作为防卫厅长官统一指挥、管理自卫队的最高参谋和指挥机构。联合参谋部成立后,随着联合运用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陆、海、空参谋部也将进行改编。二是情报本部转隶防卫厅直属。为适应自卫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防卫情报搜集与整理能力,在此次编制体制调整中,防卫厅计划将原隶属于参联会的情报本部升格为防卫厅直属。三是继续调整作战部队体制编制。根据自卫队体制编制调整计划,近期自卫队作战部队的体制编制调整计划主要包括:改扩编驻香川县善通寺的第2混成旅为第14旅,员额由2000人增至2800人,增编高炮连、狙击班,配备轻型装甲机动车,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使用;改编驻兵库县伊丹的第3师和驻山形县东根市的第6师为信息化快速反应部队,员额分别由9400人、7500人减至6400人,保持坦克、火炮、反坦克装备,加强或新配备多用途直升机、新型装甲机动车,改善后勤补给体制,增编狙击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加强质量建设,建设“多能、弹性、有效”的军事力量

“04大纲”为新时期日本军事力量建设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即放弃战后以来长期坚持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提出了 “多能、弹性、有效”的军事力量建设新思想。

作为加强质量建设的重点,在2005至2009年新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期间,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采购计划主要包括:海上自卫队采购20艘舰艇,并对3艘“宙斯盾”级驱逐舰进行技术改造;航空自卫队完成对26架F-15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装,采购22架F-2战斗支援机、7架新型战斗机、8架新型运输机,引进1架空中加油机;陆上自卫队采购49辆90式等新型主战坦克。此外,据日本《产经新闻》2005年10月23日报道,海上自卫队拟在其舰艇计划中增加采购高速运输舰。该舰的排水量将超过目前海上自卫队所拥有的大型补给舰“摩周”级(排水量13500吨),可改装成航空母舰。

在日本正式做出引进部署BMD系统的决定后,其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在2005年度的防卫预算中,日本斥资1188亿日元用于采购“爱国者—Ⅲ”型和“标准—Ⅲ”型导弹等,构筑陆基低层导弹拦截系统和海基高层导弹拦截系统。此外,日本还专门列出10亿日元的预算用于推进1999年开始的日美联合导弹防御技术研究,以开发下一代海基高层导弹拦截系统,用于拦截处于惯性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等。目前,日本防卫厅尚未透露开始部署BMD的详细计划,不过,日本共同社2005年11月12日对此进行了披露,该报道称,日本防卫厅计划从2006年底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2010年前部署124枚“爱国者—Ⅲ”型导弹。其中,首批30枚“爱国者”导弹将由美国制造,其余的94枚导弹将由日本三菱重工制造,日本国产的“爱国者—Ⅲ”型导弹将从2008年4月开始部署。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