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 沈宝祥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理论,对我们在“十一五”时期以至更长时间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地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是理论和宣传工作的重大任务。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地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呢?

一、这是科学发展观本身提出的要求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36页)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本身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认真地进行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宣传。

党中央提出和概括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六个必须,以及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都有丰富的内涵,都需要结合实际加以展开,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和落实。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很概括,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展开,充实,丰富。比如,什么叫科学发展?就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大的课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点推进发展,就是科学发展。但是,对此还可以作进一步的考虑。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所谓科学发展,是不是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一)发展要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原理,等等。这些原理看起来很抽象,似乎同实践相距甚远,其实不然,与我们的实践息息相关,如果不重视,或者违离了,经济和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我们回顾总结过去在大跃进、十年“文革”等时期在发展上的深刻教训,无不同背离这些基本原理有关。(二)发展要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这样的一般规律。这样的一般规律很多。我们现在常讲的同国际接轨,其中许多就是遵循一般规律的问题。(三)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就要不断研究发展变化着的基本国情。胡锦涛提出,要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认识基本国情的重要课题。(四)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别很大。讲从实际出发,不能仅限于一般地讲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具体地分析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全国有六百多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城市建设类同的情况不少,盲目大拆大建,毁坏了城市固有的历史风貌和珍宝,甚至切断城市文脉的情况也不是个别的,这决不能说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应是上述几个方面的结合和有机统一。这几个层面都需要很好地作科学研究,而且要不断地研究。

还有,科学发展观的来龙去脉,它是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已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什么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不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如果是,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与基本理论指导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加以研究。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二、这也是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实践提出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理论,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宣传。

多年来,我们的报刊和各种媒体在宣传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们环顾宣传理论阵地,确实也看到一些问题。概括地说,就是缺乏一种科学的态度。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宣传工作者写文章讲到这个问题。他举前几年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例。他说,对邓小平理论的宣传,存在着重复历史上的全面发展论、第三个里程碑论的情况。不顾十五大评价中有“中国”这一限定词,突出其国际性质和世界意义,并把它描绘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足以医治百病的万应灵丹。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也存在类似情况。把它描绘成包罗一切、囊括无遗的庞大理论体系。中央文献说我们党在理论上有两次飞跃,而一些论著却要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理论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二十一世纪的《共产党宣言》,而且也有全面发展和新里程碑之说。实事求是地讲,上述这些情况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过。

还有,轻率讲创新。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9页)理论创新很需要,很重要,但也很不容易。可是,我们有的文章,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很轻率的态度,只要看到有一个新的提法,新的词,或者同一个意思,只是换一个说法,就说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有的实际上并不是新的提法,只是自己不知道,也说成是理论创新。如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在1955年就讲了两次,有些人却说是邓小平首创。十五大讲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有人说是理论创新,其实,十三大就已经讲了。类似上述这样的例子并不难找。

这种非科学的态度,概括地说,就是无限拔高,溢美有加,任意解读,热衷于构建体系。非科学的态度,也是学风问题。

列宁讲过一句很有警示意义的话: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过去,邓小平曾严肃地尖锐地指出,无限拔高毛泽东思想,表面上好像抬得很高,实际上是降低、否定。确是这样。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研究和宣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声誉。

这一次宣传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尽量避免过去出现过的一些弊病,求真务实,搞得更好些。

三、要平等探讨和争鸣

阅看一些论著就可以发现,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某些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以人为本,有的论著认为,以人为本是发展目的论,有的论著则认为,以人为本既是目的,也指明了发展的依靠力量,对“人”的含义,也有不同理解。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有的文章说,这是一鸟的两翼,意即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总目标,按照一鸟两翼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要同时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两个总目标而奋斗,同时建设两个平行的社会。有的文章则认为,要区分社会形态和社会状态两个概念。所谓社会形态,就是唯物史观讲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是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类似于人们讲的民主社会、专制社会。对科学发展观本身的表述,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有的文章说“科学发展观是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还有的文章说“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表述是有差别的。

对一些理论观点和概念出现不同理解,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不同的观点,是很自然的。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平等探讨,学术争鸣,来求得解决。为此,要切实贯彻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平等探讨和争鸣的方针。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