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青年恩格斯的剧作 陈乐民  
 

无意中在藏书中找到一本《新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1979年人民出版社“资料组”编印,内收马恩著作十几篇,也许其中有些已在后来的新编全集中收进去了。

这本小册子的第一篇是恩格斯青年时期,即在1840年以前写的诗剧《科拉·第·黎恩济》的残稿。记得在更早些时候,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曾得到过一本大字印出的作为“内部参考”的这个剧本,当时看了没有觉得有很大的意思,便放在一旁了。

最近重看这本小册子,发现这个诗剧残篇还是挺有些意思的。

根据联邦德国的一位研究者米夏埃尔·克尼里姆在《科拉·第·黎恩济》德文单行本序言中说,他在1974年整理19世纪一位抒情诗人阿道夫·舒尔兹的遗稿中意外地发现了这份已然破损的恩格斯手稿。他凭着一个研究者的兴趣和职业本能,追踪了这份手稿流传的足迹。认为它是经由1838-1841年的一个小型文学团体传到阿道夫·舒尔兹手里的,而恩格斯曾作过这个文学团体的“通讯会员”。

这个小小的考据对于了解当时德意志土地上的文化空气或许有些用处。实际上,在18世纪,差不多与集中在法国出现的启蒙运动同时或稍后一些时候,在德意志的耶拿、柏林、魏玛等地就已散落着不少很生动的探讨哲学、文学、宗教等问题的论坛式的小团体。例如在柏林的“柏林月刊”和与它并行的“星期三学会”,在一个时期内聚集了不少文化界人士讨论“启蒙”的意义和对推进人类社会的影响。康德的著作论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即发表在“柏林月刊”上,并引起讨论的。在当时,康德的文章也许是“一家之言”,后来它已是关于“启蒙运动”的经典之作了。

18、19世纪的西欧,包括德意志,无疑是各种文化思想以及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的地方。在这样的人文氛围中,自然会涌现出众多的人类精英,而毋需人为地去“培养”。

现在把岔开的话拉回到恩格斯这份手稿上来。从这份手稿看不出故事的全貌来。据克尼里姆所写的单行本“序言”,黎恩济其人1313年生于罗马,出身平民家庭,因为与一个公证人的女儿结了婚,所以他的地位也跟着得以提升,而且他本人也当上了罗马市议会的公证人;他认为世界上的国家只应该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皇帝个人只能根据人民的意志来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后来他进入了罗马元老院的枢密院,1347年在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中,宣告建立一个人民的国家,作为“护民官”把罗马城的贵族统治者赶走了。但他的结局并不好,先是被教皇逐出教会,继又以“异端”的罪名未经审判被监禁了两年;后虽官复原职,但不久即于1354年被谋害。“序言”评论说历史上的黎恩济终于作为政治空想家而失败了。

从恩格斯的残稿中看不到全貌,不过可以窥见诗剧中的黎恩济是一个为争取自由而战斗的人物。手稿的最后几页写到黎恩济在同政敌的斗争中竟被本来支持他的人民抛弃了。他悲愤地唱道:“我的罗马公民们!你们为什么 / 握利剑、举长矛 / 聚集在这里,在卡皮托儿神殿旁?/ 曾几何时,我受你们的拥戴,/ 你们亲自把这紫袍加在我身上,/ 难道如今你们不再信任我?/ 我在你们面前犯下什么过错?/ 请让我完成我未竟的事业,/ 让我光复罗马的旧物,/ 使你们重新成为世界的主宰,/ 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自由自在!/ 不要听信中伤诽谤和无耻谰言,/ 要依据我的所作所为,对我秉公判断!”

黎恩济在恩格斯笔下是一个被出卖而失败的悲剧性英雄。上面摘引的这段话,是了解这部诗剧残稿关键的一段,其中“让我光复罗马的旧物,使你们重新成为世界的主宰,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自由自在!”这句话很重要,说明黎恩济,其实是恩格斯所主张的,是“人民自己制定法律”,而不是人民的统治者制定法律,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神、争取人民主权、人民自由立法的理念。

这份诗剧残稿的发现和出版,对于了解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是份珍贵的材料。

《科拉·第·黎恩济》的中文译者刘魁立和联邦德国印行的剧本序言的中文译者王昭仁,把译文译得非常忠实而又流畅;尤其是诗剧的译文,严格遵照隔行押韵的格律译出,行文又非常符合汉语的规范和习惯,称得上清新而又典雅,没有中德两种文字的修养,是办不到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