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与控制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员互动的一场戏。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控制是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环节。

外国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通常会对培训班的规模提出要求,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员在案例分析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贡献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因而有可能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刚开始时,热身活动很重要,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个人,都要做自我介绍,这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把有趣和重要的个人信息告诉教师和同学。目的在于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心理距离的拉近。这种热身活动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友好,活跃,为案例分析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但这一环节控制不好,则会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散乱。如果培训班的规模较大(超过30人),如果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已经比较熟悉,这个环节是可以省略的。

课堂上可以分小组进行研讨,如果课前做过小组研讨,热身活动之后可以直接进入案例分析阶段。案例分析可以结构化,也可以非结构化,即自由式。结构化案例分析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以将学员分成正反两方(也可以有中间方),各抒己见;也可以以研讨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表看法,分析案例。非结构化的自由式案例分析也有多种方式,如,学员在案例思考题涉及的范围内发表意见,学员的思维可以尽可能开放、发散,但主持教师要随时用巧妙的提问保证学员思考的方向不偏离教学目的,以适时提问的方式帮助学员发现自己观点中的偏颇,弥补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漏洞。又如,由教师在思考题的范围内事先设计好一个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由学员针对教师的提问自由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案例分析集中于一点,更深、更透。

案例分析阶段要求学员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学员不能无视他人,自说自话,也不能任由他人发言,自己沉默不语。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会在这个阶段上对学员进行适当引导,不让学员感到拘谨,也不能信马由缰。这要求教师事先要对学员可能涉及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估计。根据课堂情况,适时的、温和的、有针对性的、有深度的提问是教师调整案例分析的方向,激发学员兴趣,启发学员思考,控制课堂气氛的最好手段。

案例分析阶段要求每个学员发言,这种发言不需要系统完整,但要有真知灼见。如果有人没有主动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点名,给没有发言的学员一个发言机会,如果班上学员太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可以给没有发言的学员一个限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实现学员发言机会的均等,督促每个学员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要求,并营造一种气氛,让学员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如果学员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对案例进行隔靴搔痒般评点,那就很容易降低案例教学的效果。

主持教师向学员展示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有热情、有活力的形象对于推动案例教学课堂活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教师的这种形象要在课堂活动的细节设计和实施中展示出来。如,在案例教学中师生都需要激励,而我们目前的干部培训中激励机制还很不健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还处在摸索阶段,这种评估对老师压力有余,激励不足。更严重的问题是,老师对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的手段严重不足,学员课堂上的表现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不影响他们的提拔使用。这样,就算老师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也很难调动每一个学员内在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曾在案例教学课堂活动中设计过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在全班进行研讨成果交流和案例分析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成绩有关,小组的最终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除此之外,每个组派一名代表做评论员,代表本小组评价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研讨成果和案例分析质量,每个小组得到正面评价一次得一个“+”,被有根据的质疑和否定一次得一个“-”,每个小组所得“+”和“-”相抵后,得“+”最多的为本次课成绩最好的一个组,依次排序。这种细节设计我曾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省部级后备干部班上进行案例教学时使用过,当时我选择该学院中一名非常随和、非常有责任心的副教授担任助教,在大白板上公开记录每个小组得的“+”和“-”。这样一来,学员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有序。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与控制难度大小,固然与主持教师自身的因素直接相关,更与干部(公务员)的培训体制、培训结果的使用等密切相关。如,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省长班上,学员在校学习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教师根据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成绩,每次成绩累计在一起,直接决定学员毕业后的就职顺序,即成绩好的学员有权优先选择就职岗位。因此,学员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十分积极主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进了省长班,就要跟着教师的案例教学计划走,要“象疯子一样学习”。由于中国与法国在干部(公务员)培训的体制、培训结果的使用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位教师在回答我有关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与控制问题时,十分不解地说:“这项工作没有你想像得那么难。”其实,在中国,这项工作的难度决不是主持教师想像出来的,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

案例研讨与分析阶段,学员打开了思路,活跃了思维,但放开了还要收回来,这就是主持教师的责任。教师在案例教学课堂活动的最后,一定要做好归纳总结,以此促进学员学习过程。即在组织学员对具体案例进行了讨论、分析,使学员充分调动起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的基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点明教学内容,以加深学员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通常不要求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允许留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教师一定要对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给出理论分析的框架、方法或模型。此外,最好指名道姓地肯定和鼓励课堂表现积极和贡献出卓越智慧的学员。这个环节是教师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案例教学让学员印象深、收获大的重要一环。(刘炳香)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