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博弈论为什么一再获奖 韩保江 王志伟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75岁的罗伯特·奥曼和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84岁的托马斯·谢林。理由是两位经济学家利用博弈论理论研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冲突或合作关系的产生原因,“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这是近十年多年来博弈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学者第六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约翰·纳什、约翰·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中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95年和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授予了理性预期学派的卢卡斯和研究并创建信息经济学的莫里斯及维克里,理由是他们分别在这两个领域里进一步应用和丰富了博弈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于“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与2002年诺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的研究中都应用并发展了博弈论的逻辑和方法。

博弈论如此倍受宠爱,关键在于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及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首先,国家利益冲突和国内社会矛盾激烈化为博弈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不同层次经济主体(主要包括经济区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和同一层次经济主体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矛盾主体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矛盾的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扩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希望自己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交易费用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等因素约束了市场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些局限条件也为市场主体的策略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博弈论——研究机智、理性的局中人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的学科——便应运而生。它在经济学上的运用,就是研究在局限条件下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同行为方式或不同的策略选择,利益对立之间的策略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选择及策略问题的运作方式的相互作用。它比一般传统微观经济学思想更为深邃,应用更为广泛。

其次,博弈论充分体现了整体方法论。博弈论与以往一般经济学研究方法不同。一般经济学方法是特定问题特定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选择所用的研究工具。而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是一般分析特定应用,它提供一套研究利益冲突与合作的方法。它将特定经济问题纳入博弈四要素中以转化为待研究的博弈局势,而后加以分析解决。博弈论对特定经济问题的研究分为三步:一是将特定经济问题翻译为博弈问题。由于经济问题经常是利益的冲突与制衡问题,这一翻译过程作为一种简化虽然会失去一部分信息,但可以突出经济问题中的主体结构,便于清晰地把握脉络。二是运用博弈理论方法得出博弈问题的解。目前博弈论虽已有较完整的体系,但仍未对博弈局势作出最终统一解决,所以这一步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有条件的、具有多种可能性结构,需要与下一步综合运用,三是将博弈问题的结论转换为经济学语言,同时与第一步中所省略的信息一起为原始经济问题提供解释。如果博弈问题的结论与省略信息发生冲突,则需要重新检查第一步的翻译过程,提出更为合适的博弈模型。信息经济学是不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即研究在给定信息结构的条件下,进行最优的契约安排。

第三,博弈论与辩证法紧密相联,进一步演绎和发展辩证逻辑。应该说,博弈本身就是辩证法的一种形式。比如博弈论通常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如果博弈的各主体之间能够达成一个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那就是合作博弈;如果博弈的各主体之间无法达成协议,或至少有一方不能信守协议,那就是非合作博弈。事实上在博弈中,合作与非合作相辅相成,合作只不过是理性人在非合作竞争后的产物。谢林发现,人通常都是愿意合作的,但当他们在一个团队中完全依理性行事时,则不那么容易合作。奥曼在重复博弈中认为,当战略情形大量重复出现时,即便个体间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达成合作的机率也会上升,因为每个个体在未来时间内,都会与另一方反复打交道。由此不难看出,辩证逻辑构成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基础。

第四,博弈论的应用表现为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回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声势浩大的重新寻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运动,标志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回归。如果说自马歇尔以来,经济学一直运行在“理想主义”的轨道上,那也仅仅是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这一狭窄的天地起作用。因为自凯恩斯革命以来,绝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显然是淡忘了“经济人”假设。随着博弈论被引入经济分析,不仅让经济学家重温了“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原有的涵义,而且还将个体理性公理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推向了极致。经济学博弈论无论是前提假设还是逻辑推理过程均回归到了亚当·斯密。比如在完全信息博弈中,理性的局中人的战略空间和最终的支付结构被假定是公共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局中人不仅要首先清理出自己和其他局中人所有可选的战略来,他还得知晓各种情况下自己最终的收益;并且,其他局中人知道他掌握了这些信息……又如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不明真相的局中人对各种可能情况的概率有一个主观的判断(主观概率),在博弈进行过程中,局中人会根据对过去事件的观察,不断地以贝叶斯法则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再如在“博弈逻辑”中,参与者一方面猜测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同时计算各种策略可能性下的支付(得益),当其他参与者采取一种确定策略时,自己将决定采取某种策略。

第五,博弈论的应用深化了对经济行为的分析,使人们对经济运行过程的理解更贴近现实。近年来经济学的一系列突出成就和最新进展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出人们对经济行为主体认识的深化。作为洞察主体行为规律和分析经济现象背后机制形成的认识工具,博弈论在经济分析中应用潜力巨大。一般经济理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研究总是将其行为都总括在一个非人格化的参数的价格里面,个人的行为与决策根据给定的价格参数来进行,通过价格参数的引导来完成。而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是以自身的策略与选择和他人的策略与选择为基础,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的冲突与合作并非仅在价格中体现,而是体现在局中人相互交往关系的策略与选择中,这样也就容易呈现现实世界的机理。据此,市场主体既容易设计一套机制来协调和消解市场竞争的冲突与矛盾,又可通过其机制来理解和预测将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发生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应对之策。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