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德国新政府的政策走向 孙劲松  
 

2005年11月22日,经过德国联邦议会表决,批准了对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的任命。在德国总统克勒主持下,默克尔与她的内阁宣誓就职,正式取代已经担任7年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至此,从9月18日开始的德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默克尔以两个第一成为德国的新总理,即德国从1871年建国以来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1990年两德合并以来第一位来自东部地区的总理。所以,无论怎样讲,默克尔的上台都说明德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随着默克尔的走马上任,人们对德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走向也更加关注。笔者认为,尽管默克尔被称为德国的铁娘子,也同是保守党人士,但是,她不会像撒切尔夫人执政时那样,对德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默克尔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不会有大的改变

在对外政策方面,首先,默克尔政府虽然向美国示好,但是,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高昂,对此,默克尔不能不考虑。施罗德击败联盟党,赢得2002年大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举起了反战的大旗。所以,默克尔政府不可能以个人的好恶,或党派的观点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点。其次,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有人认为,施罗德总理对华政策友好,由于默克尔的亲美立场,所以,新一届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事实上,人们从1972年中德两国建交以来的两国关系中就可以看到,无论是社民党执政,还是基民盟执政,都保持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作为默克尔的政治导师的科尔总理当年也是每年都带领庞大的代表团访华。1994年德国大选时,科尔在竞选演讲中为自己评功摆好,大讲与中国领导人保持有良好的个人关系和与中国的友谊。2002年大选中,同样是这个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竞选演说中,在大讲基民盟对德国经济做出的贡献时,举的例子就是向中国出售了昂贵的磁悬浮列车。那时,她就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刺激德国经济发展的出路。所以,正像前些日子胡锦涛主席访问德国时,默克尔对胡主席说的那样,她将秉承科尔总理的对华友好政策。采取对华友好政策,并不在于默克尔本人是否喜欢中国,而在于中国对德国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最后,默克尔政府不会放弃与法国在欧盟内部的两部发动机关系。法德是欧洲历史上的夙敌,战后,经过德国基民盟的阿登纳总理和法国戴高乐总统的共同努力,法德两国终于捐弃前嫌,取得和解,并保持到今天。在上任的第二天即23日,默克尔选择法国作为她就任总理出访的第一站,就可看出,法德的团结是欧洲稳定的基本保证,默克尔政府不会丢掉本党的这个历史传统。所以,从以上分析来看,默克尔政府的对外政策一般来讲不会有大的改变。

在对内政策方面,首先,默克尔政府肯定会大力解决德国目前存在的500万失业大军的问题。失业问题是困扰德国的最大问题,每次大选中,失业都是在野党攻击执政党的首选问题。但是,失业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不管谁上台,她或者他都要面对失业问题,解决失业问题。其次,默克尔政府还将继续施罗德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施罗德对落选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无可奈何。德国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已经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7%,社会福利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谁上台都得对此进行改革,大家也都认为对此必须改革。但是,谁进行这项改革,老百姓就对谁有意见。这就是德国怪圈。施罗德就是这样下台了,因为你在德国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见老百姓抱怨施罗德的改革侵害了他们的利益。默克尔总理能不改吗?肯定不能。只是改的程度和方式的某些不同而已。

另外,严格地讲,德国此届新政府并不是默克尔的政府,而是大联合政府。在包括总理在内的16名内阁成员中,联盟党只占其中的一半。所以,新政府也不可能对施罗德政府的国内外政策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它只能在妥协中求得平衡。目前,虽然默克尔已经宣誓就职,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个新政府将很难保持这个平衡。

难以超越的左与右

本届德国大选与上一届2002年大选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即竞争的两党得票率都非常接近。在2002年的大选中,旗鼓相当的联盟党和社民党竟然得到了戏剧性的相同票数:38.5%,后来,由于与社民党联盟的绿党的得票率略高,从而以三票议席的微弱多数,施罗德赢得了大选。在2005年的大选中,联盟党与社民党又几乎重演了2002年的一幕,两党的得票率相差不到1%,即联盟党只比社民党多出0.9%,无奈之下只好搞大联合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盛行一种超越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和政策。但是,从德国大选的结果来看,这个超越似乎很难。人们从政治家的思想和行为中感觉到的只是左右不分,左右一样。用一句中国话来讲就是半斤八两。

另外,选民们也对自己的民主权利感到很困惑。面对政治方向上的趋同,选民们不知道该选谁来代表自己的利益。施罗德主张对德国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默克尔也主张改革;施罗德主张这样改,默克尔主张那样改,两人的区别不过如此。笔者2002年在德国就多次碰到有人询问,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施罗德和施托伊贝尔(当时联盟党推出的总理候选人)谁更好一些。选民们手握着民主权利,却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面对几乎相同的事物,选择失去了真实的意义。这大概就是民主的无奈吧。

总之,德国大选结束了,新政府将开始工作。这是德国战后第二个联合政府。在德国这个比较传统的国家里,作为女性的默克尔总理需要勇气,领导一个难以对付的大联合政府更需要勇气,还有智慧。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