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人和社会如何发展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是不是坚持用这些观点来评判关于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种种见解,就是在一个方面检验我们是不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统领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那么,在人与社会如何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究竟有哪些观点值得我们吸取,进而成为我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评判标准呢?这里且列举若干:

其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着种种论述,如马克思曾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把实现这一本质所要求的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直接表述为“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等;马克思也曾提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充分丰富与全面占有;马克思又曾强调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强调人的完整本质的多方面的自由发展和发挥,就是对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的片面发展的克服;马克思还曾把人的本质与人的需求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的需要是全面的、综合的多层次的,所以,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应全面地、综合性地、多层次地满足人的需要。不难看出,不管马克思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规定人的本质,所看到的人都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总体的人。从而不管马克思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探讨人的发展,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人的发展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它的全面性。设想一下,当我们面对有关人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见解和方案时,如果脑子里没有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怎么能区别出哪个是珍品哪个是糟粕呢?

其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不仅仅是作为有机的或无机的物质出现,而且是作为独立的生命体,作为主体――客体而出现,对生命的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共同的本质;人之所以能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不仅是由于“物本身就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而且由于“物本身也像人同它发生关系那样同人发生关系”。马克思从对自然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要求对自然进行“人道的占有”,即“把自然界改造成为符合人的本质的环境世界”,要求“按照美的法则来塑造对象性的自然界”;要求通过劳动建立起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把未来的共产主义说成“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则是意味深长的。无论是评判他人的关于未来人和社会的发展蓝图,还是自己去规划人和社会的发展方案,不以马克思的这些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论述作为准则,肯定是要偏离方向,从而也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

其三,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理论。马克思基于对人的本质和人的需求的正确分析得出结论,人并不是消费动物,真正使人成其为人、构成人与动物最根本区别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就是劳动。认为人类只有实现了劳动的解放,即把强制性的、作为手段的异化劳动变成自由自觉的、作为目的本身的活动,才称得上真正实现了自身。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用这样一个命题来表述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的思想:“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的思想常常被人们当作“劳动乌托邦”而加以唾弃,实际上人类生活的现实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人类的未来必须沿着劳动解放的方向发展,否则必然进入死胡同。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就应率先实施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的理念,尽管目前我们只能跨出很小的几步,但只要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就是中国人的大幸。相应地,在指导我们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进行研究的思想观点中,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的思想应有其显著的位置。

其四,马克思关于实现人的事实上平等的理论。如果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和公正等观念是人类最理想的境界,如果建立在这些观念上的资本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那么也用不着马克思去批判这些观念并且还要推翻在此基础上的这一社会了。全部的关键在于,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所说的平等与公正,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与公正。他要改变这种形式的平等与公正而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与公正。尽管我们目前还需要这种形式上的平等,甚至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维护形式上的公平的制度,但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在评判和构建社会和人的发展方案时,千万不能把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置之不理,甚至视如敝屣。

(2005年第8期《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陈学明)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