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兴学习之风 建文化新区 宋伟  
 

——宁波市江东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实践与探索

多年来,江东区重视软环境建设,在加强城区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全面建设文化新城区。为保障文化新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江东区委、区政府通过《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决定》,为促进文化新区建设,江东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口号,通过《关于在全区开展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的决定》。在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中,江东区结合城区实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阵地建设,在重点工作上求深入,在丰富群众文化中求进步,初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牵头、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创建局面。

抓制度建设

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

通过实践探索,江东区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城区并不是简单地比过去更强调学习,而是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为保证创建工作长效开展,江东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从理清工作思路入手,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该区注重与区域实际相结合,从管理监督着手,重细节、抓落实,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领导机制。成立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部署、督促和检查创建工作,并建立工作季度例会制,深化创建工作开展。同时,各单位明确创建工作的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制定和组织实施创建规划和工作计划,把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形成较好的创建网络机制。

建立五大评估体系。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重点抓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5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直机关党工委、区总工会、区妇联分别为5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牵头单位。5类学习型组织各具特色,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以勤政廉政、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目标;学习型机关强调提高机关整体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学习型社区重视社区文明程度、居民综合素质提高;学习型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抓手;学习型家庭则倡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各牵头单位与区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制定学习型党政领导班子等5类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意见和评估体系。5大评估体系从细节建设着手,重视载体创新,强调可操作性,系统有力地指导城区创建工作。

建立各类学习制度。为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建立各类学习制度,变“软”要求为“硬”管理,力求实效。如“一研、二查、五制”的督促机制;旁听、导读、专题学习的引导机制;考学、述学的激励机制;调研、参观的促进机制。许多单位还建立每周学习例会制及每月中心组学习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较为规范的学习考评制度,把定性与定量、考试与考核结合起来,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抓阵地建设

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完善阵地建设,是江东区创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东区坚持完善老阵地、创新新阵地,一方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实现教育阵地创新。在创新中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实现既有创新,又可以其它工作融合开展。同时江东区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为全区干部群众搭建了新的学习平台。

充分整合利用、完善原有的学习阵地。利用宣传窗、墙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创建学习型城区的意义及动态;发挥江东区内部刊物《今日江东》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开设“学习型城区建设”专栏和专题,及时宣传报道学习型城区创建动态和成果;发挥街道、社区报纸的宣传作用,使学习进社区、进家庭。同时,利用区局域网优势,建立网上交流平台,扩大了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

不断创新和设计能够满足多层次个体学习需要的新阵地。一是与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建立江东“人文讲坛”。该区整合多年来的形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社科建设等各类资源,开设江东“人文讲坛”,既充分利用原有的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及民工学校的教室、教具等宣传教育必备的硬件资源,通过“菜单式”服务,面向基层开展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的各类讲座。二是与“数字社区”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网上学习阵地。从2003年开始,江东区全面开展“数字社区”建设,至今已完成社区管理信息化工程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工程,实现社区管理网络化、自动化。为进一步扩大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的影响,该区不仅设置江东区“学习型城区创建”网页,同时将创建工作与“数字社区”建设相结合,开展网上借书、免费提供学习资源等服务。

完善图书馆建设。今年上半年江东区建成江东区图书馆,馆内藏书45,000余册,各类期刊170余种,报纸30余种,免费向全区干部群众开放,搭建起新的学习平台。同时,根据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民函〔2003〕150号文件要求及宁波市民政局、文明办制订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从2003年开始,该区对全区71个社区开展“社区图书室援建”工作,迄今为止已完成26个社区的图书室援建工作。同时,为让每一位居民都有机会读书,江东区还建立“流动图书室”,把好书送到居民家门口。同时该区还开设专门的报刊箱以便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报读、有书看。

抓重点工作

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去年以来江东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抓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保证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连续7年举办理论研讨会,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公开出版。今年6月份江东区委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宁波市委党校合作,成功举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推动了城区理论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组织工作能力,中心组坚持加强领导干部学习与学习的领导两手抓。一方面注重向外学习。去年以来,该区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等10多个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演讲,促使领导干部全面了解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立足城区实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组织研讨、交流、调研等方式,使领导干部全面了解城区发展实际,科学掌握城区发展规律,既能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发动,同时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抓手,夯实创建工作的基础。江东区鼓励各有关单位将有教育功能的场所向全区开放,并与一些院校联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实现联建、联教、联学。去年以来,江东区向社区居民共开放学校各类教育场馆50548平方米,开放5780场次,受教育活动居民(学生)67428人次,形成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学校3级教育网络。与宁波大学等院校联合,邀请教师、大学生担任社区师资培训班的老师,同时也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受锻炼提供机会。通过联教与学校建立了和谐的沟通关系。

以建设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为切入点,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江东区不断探索社区教育新模式,特别以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教育对象,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为解决每周一至周五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问题,该区利用市民学校等场地,购买各类科普学习设施,组成一支以志愿者为主体的课外讲师队伍,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四点钟外的学习和活动场地——“四点钟学校”,构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目前已在全区推广,组建“四点钟学校”22所。同时该区以“尊重”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把实用性、现实性和理论性的教育内容融进其学习、生活中,使得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抓文化活动

丰富创建工作内容

一直以来,江东区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与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相结合,把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文明建设相结合,用学习提高社区的整体品位,以文化活动为居民生活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江东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工作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升社区品味、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围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扩大创建工作的整体影响力,江东区坚持开展“百场文化进社区”活动,连续4年举办文化艺术节。每次艺术节参加演出的人员达数千人,参与活动的人员达10多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充分发挥各社区合唱队、服饰表演队、扇子舞队、健身队、戏曲队、甬剧团等文体团队的作用,使学习融入到市民的娱乐、休闲、健身等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的社区文艺活动,及各种贴近新市民生活习惯的文化活动,培养了新市民的文明行为,增强了新市民的社区共建意识。

近年来,江东区充分调动各社区内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立各类读书小组和辅导站,并通过报告会、知识竞赛、团队活动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市民读书活动。其中,江东区东胜街道组建各类读书小组63家,2005年3月被评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为在全区掀起全民学习、全民读书的热潮,江东区每年还进行 “江东读书之星”、“江东藏书之家”等评选活动。为丰富老年人的生活,社区建起“书报之友社”, 并借鉴学校管理方式,设置寒暑假期,以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使社区真正变成社区居民自治学习的平台。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江东区委书记)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