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人类生存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孙家驹  
 

所有生物都有其生物化学组成,它们都是在适应环境、经受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进化的,人类也不例外。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相对稳定的产物,反过来,又是改善和稳定环境的重要因素,环境的急剧变化必然导致物种的大灭绝。人口的迅猛增长、物质技术手段的日益强大和贪欲的无限膨胀使人类的活动前所未有地急剧地改变了生物圈环境,导致了生物进化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浪潮。

谁能在这种大灭绝中幸存?是进化网链中后来的所谓高等动植物吗?未必!二迭纪末期有半数的海洋生物灭绝,是因为大陆板块移动合成一个泛大陆导致海洋环境剧变所致,而陆地的动植物所受的影响则相对较轻;白垩纪种子植物的兴起,导致素食爬虫类的减少,这种减少又威胁着肉食爬虫类的生存,从而构成了恐龙灭绝的生态学原因;中生代新进化出来的蛇颈龟、鱼龙等爬行动物与古老的鲨鱼等海洋食肉动物相竞争,但新物种全灭绝了,老物种却一直生存下来;上新世大量高级哺乳动物中的食肉类、有爪类、灵长类灭绝了,但更原始的哺乳动物却生存下来;人类自视为是进化的最高级物种,但人类绞尽脑汁要灭绝的物种如病菌、蟑螂、老鼠等却无法赶尽杀绝。细菌的繁殖周期是20分钟,人类少说也要20年,细菌一天的进化相当于人类的一千年,细菌是36亿年地球生物史上的最早居民,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无可匹敌。大量的证据表明,在当前的这场物种灭绝浪潮中,高等动植物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以往集群灭绝的速度。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人类在这场正在蔓延的物种大灭绝浪潮中将是胜利者而不是牺牲者。能够值得相信的只能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依赖于环境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正因为这样,保护生物多样性既是国际环保组织关注的重点,也是最能综合、集中地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就必须逆转这场因它而引起的物种灭绝浪潮,那种把人工技术系统不断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进程视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幼稚且危险的,恰恰相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人工技术系统要尽可能地缩小,以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能够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的要求。至少是拥有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和物种富集的生态系统都应划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被人工系统分割细碎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要恢复生物通道,生态脆弱的地区要将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减至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水平,农业区和其他人工系统要向生态化发展方式转换,发展与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小型化、多样化、本地化的人工单元,以充分获得自然生态系统自我循环和平衡的惠顾,减少并最终消除对有害于健康和环境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多样化的可持续的最大产量。

人类必须重新学习和认识自然,认识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已有人用替代法估算生物多样性组分提供的产品和生态系统中各种过程提供的服务价值,各主要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以湿地为最高,以下依次是湖泊河流、近海水域、热带森林、其他森林、海洋、草地、农田,其中湿地单位面积平均价值是农田的160倍以上;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干扰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物防治、基因资源的产品和服务中,以各类物质在环境之间的循环价值最大,占整个价值的一半。这类估算当然还算不上是全面和准确的,但却明确地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着农田的芝麻,而丢掉生物多样性的西瓜。人类应当领悟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和单一作物的农田饱受病虫害的困扰,而生物多样性的热带森林则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人类必须学会利用生物多样性来健康地生活,重构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共生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体系。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