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冷遇”和热望 穆光宗  
 

2005年10月12日晚,我陪同年过七旬的母亲到海淀剧院观看了“《九九重阳》我陪父母看演出大型文艺晚会”,母亲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让我欣慰。之后,我吃惊地听说了坊间居然有一种“演出冷遇”的议论,大意是指票不太好卖如何如何。细究的话,票起初不太好买可能有几个原因,如宣传不到位、老年人以及儿女不了解情况或者经济负担等,而不能简单归咎于演出不成功,更不能因此抹杀举办者的良好愿望、辛勤劳作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担当。因为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宣传的跟进、观众的知晓,后面的票卖得很好。

以我亲身的感受为依据,演出相当成功。首先,到场观众甚多,主要是老年观众甚至高龄老人,几乎爆满。演出期间,掌声不断,笑声连连。其次,评价一场政府主办的晚会是否成功不能仅仅从票房收入这一个尺度来衡量。在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建设、价值的导向和观念的引领。我记得一个细节,当几个家庭的父母和儿女在中场时被邀请上台接受赞助单位礼品并接受主持人采访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说只记得小时候父母陪自己看演出,而自己陪父母看演出却是头一遭。这个细节其实已经点了题,我们陪父母可能太少,而在“九九重阳”这样特殊的日子陪陪父母真的很有意义。因为“九九重阳”是中国特色的敬老节,而精神赡养已经成为衣食无忧的老年人的新要求。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养而亲不在”,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怀念的悲痛和过后的遗憾,就取决于在平常的生活和特别的节日如何对老年父母多一点关心。固然,“看演出”只是一种尽孝的方式,“我陪父母”才是主题所在。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策划、主办这么一台演出,其主旨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尊老敬贤的意识,就是要努力营造老龄化社会一种极其珍贵的孝亲文化,我相信这台节目以其轻松的面目、活泼的身姿和昂扬的旋律表达了我们对“阳光暮年”和“青春老人”的共同向往和远大追求。

九九重阳节,古时是饮酒赏菊,登高望远的日子,“九九”代表长久,所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是尊老敬贤的日子,是中国特色的敬老日、爱老日、陪老日。在这样特殊而重要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尊老敬贤?九九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提醒我们,老龄化时代的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为老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在的家庭和社会提倡些什么、服务些什么、贡献些什么。

应该意识到,“九九重阳节”已经成为我们重视和解决老龄问题的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契机。也就是说,我们真正的期待是通过重阳节的引领性行动让全社会更加关注老龄问题,让做儿女的更加重视老年父母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亲情陪护需求的满足问题。北京市老龄办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花了大力气组织和举办了几场高水准的演出,让我们分享到了璀璨的都市老年文化风景,更重要的是这个行动中所展示的价值诉求和文化意义,简单说,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亲情陪护需求是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但我遗憾地看到,媒体的老龄意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老龄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其中就有媒体的一份责任。只有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才能做好老龄工作。

如果说所谓的“冷遇”说明了我们的孝亲尊老意识还有待加强外,那么“政府引路、儿女尽孝”的做法已经体现出我们的热望了。孝体现在物质供养上,更体现在精神赡养和亲情陪护上。孝亲尊老文化的建设功德无量,这是老龄化时代十分重要的道德资源,是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热切地盼望着这么精彩纷呈的老年演出能更多地惠及没到现场的北京老年人以及北京以外的老年人甚至国外的老年人,热切地盼望天下所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政府的主导、社会的参与和家庭的支持而更加丰富多彩、安享晚年。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