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理性的前提 游宇明  
 

为了与无孔不入的出租车竞争,多年来,我所在城市的公交车都是随喊随停,虽然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却也给城市交通带来很大压力,为其他车辆的乱停乱放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几个月前公交公司发出通知:从二OO五年九月一日起,所有公交车全部到站乘停车。实施以来效果良好,没人骂娘,也没人告状。公交公司的准备是精细的,一年多前,他们就选择6路车试点,试点取得成功,又通过公共汽车车厢早早发出了将在全部线路推行到站乘停车的通知,由于宣传到位,公众也就有了接受改变的心理准备。换句话就是,公交公司的理性换来了公众的理解。

现在拆迁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多重利益主体,理性对减少拆迁矛盾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两年前,市里想拓宽一条主要街道,牵涉到体育局一线临时门面。从市里这方面说,拆迁本是理所当然的,一是土地使用期已到,二是这些门面本身超过了批准的红线。然而,拆迁通知发出后,却遭到了租门面做生意的业主强烈反对,他们制作标语贴在门面上方,发泄对拆迁的不满,原因是他们已投入巨额资金对门面进行了装修。政府没有强制拆迁,更没有动用公检法,而是耐心细致地做业主的工作,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果,一起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冲突迎刃而解。

当然,也有另一种所谓的“理性”。前段时间,国际石油大幅度涨价,出租车的利润率下降,某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要求适当调价,可是有关部门迟迟没有回应,最后导致了一起群体事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这样的“理性”不是真正的理性,而是冷漠。

一个社会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真正的理性。所谓感性,就是温情、人性以及对社会成员喜怒哀乐的关怀;所谓真正的理性,就是必要的规则、秩序。没有感性,社会会失去凝聚力;没有真正的理性,世界将陷入混乱和疯狂。

社会理性不是靠少数人躲在房子里研究出来的,也绝对不能以少数利益团体的意志为转移,它需要有对社会环境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情绪的准确掌控。我觉得,一个社会要构筑自己的良好理性,有几个前提:一是有人带头;二是在公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有人带头,人们才能看到理性带来的好处,也才能理解管理者这样做的道理。在公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政府才能避免与公众的直接对抗,避免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机闹事。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保证社会理性的一贯性,也才能有效地打击个别非理性的行为,确保社会运行的安全。

理性的构筑不只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固然要引导理性,但公众也应该服从某些被实践证明对整个社会有益的理性。比如,一个城市不能乱丢果皮纸屑,国家集体的东西不能乱拿,上班必须兢兢业业,一个人必须按照交通规则驾车走路……在所有这些理性面前,我们每个人是否真正问心无愧?

理性就像一张桌子,政府、公众、自觉、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四条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