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改进职业教育 刘文俭 王义  
 

2005年9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教育:作用、现状和问题

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主要方式和渠道,由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三个环节构成,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指以直接生产劳动力为目的的各种教育和培训形式。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及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活动。狭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完成或结束正规教育,踏入社会,走上就业岗位以后成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

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直接促进作用和效果如何,取决于其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程度。如果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盲目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所生产出的劳动力产品就会无用武之地,就像是企业盲目生产出的商品,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顾客或就业岗位。时间一长,劳动力产品的效能就会减弱、质量就会下降,教育与培训投资就难以显现其应有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西方先进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和就业市场的紧密结合。例如德国的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其特点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公司参与和投资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企业每年将自己需求的人才计划(工作岗位、职业要求等)信息汇集于行业协会(商会),学校帮助学生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公证,与用人的公司企业签订培训和工作合同。另外德国政府组织建立了职业转换培训中心、职业介绍与培训中心、劳动力市场研究院等就业培训服务网络体系。这些组织及其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均是由企业、各级政府、社会公益机构等投资组建的非盈利性(公司)组织,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全国为企业和求职者建立起了信息平台,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服务。

反观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经济领域的各类企业组织已经初步建立起以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但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市场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一次就业率逐年降低。如高等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足70%。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除了高校扩招效应逐步显现、用人单位抬高门槛、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因素外,不少高等学校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计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环节薄弱等是重要原因。(2)职业教育缺乏职业培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是在原普通高级中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职业培训设施和实习场所,许多教师也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师资格和水平。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不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就业率更是低于普通院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即使部分学生被用人单位录用,还要接受重新培训。受经费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没有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3)各级地方政府再就业培训机构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这主要是由于就业与失业统计体系不健全,就业者与劳动力需求方的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建立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导致再就业培训机构不能真正掌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状和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培训效果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4)行政机构和企业组织的培训带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其人力资源或培训部门缺乏对组织发展需求的调查与研究,没能形成连续的、系统的、广泛的专项调查与统计,培训与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的培训部门搞培训只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把培训效果和满足需求置于次要位置。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就是以满足就业需求为中心和目标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其内涵主要有:(1)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改变和扩大受教育者的工作技能,提高人们对工作的适应性,保持就业状态或在下岗后能够迅速再就业。(2)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分层次的培训。由于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因此职业教育与培训要适应市场需求也应当有高级、中级和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之分,不但培养高级职业人才,还应培养适当比例的中级、初级人才;不但对高级管理人员和白领进行培训,也要对蓝领进行培训。(3)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教育培训活动。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而变化的,因此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对此做出正确判断和反应,用短期、中期和长期以及动态教育与培训,分别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4)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兼顾劳动力市场质和量两方面的需要。只有这样,经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才不至于出现没人用的局面。总之,检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否具有需求导向,主要应看经过教育与培训后的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是否能充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被劳动市场充分雇用。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怎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促进和扩大就业呢?笔者认为,须大力发展包括高等教育、各类职业教育、政府与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在内的广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对大学生就业、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效能。有效措施与路径主要有:(1)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或以少量引导资金为杠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民办高等教育。(2)像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那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或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办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该中心可以发挥两种职能,一是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在岗培训,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二是按照企业扩张需要,为企业输送生产和管理型新鲜血液。因此可以实现培训与需求的紧密结合(3)借鉴和推广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可以通过允许企业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投资于职业教育,通过联合办学,加强实践环节,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4)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以整合劳动力资源、减少市场设施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和培训功能。(5)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统计监控体系,为政府再就业培训机构提供准确的就业需求信息,以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6)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职业培训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还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岗位责任、就业观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训,以培养具有高超技能和强烈责任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7)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行会和企业扶持的,有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民营专业化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化培训机构体系,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