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部署 辛鸣  
 

五中全会后,很多同志把目光放在了“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这个问题上。确实,前十个五年我们做的是“计划”,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做的是“规划”。 “计划”与“规划”一字之差,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与跨越的新阶段。这一转型与跨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市场方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初步建立而且已经在逐步完善。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超过99%。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有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达到73.8%,早已超过了60%的市场经济临界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的部署当然要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整体、宏观、指导性的社会发展规划转换。

在十一五的发展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跳出来,转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规划不仅不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再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具体活动进行约束,甚至对于局部区域性的发展也将相对超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减少,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比如,这次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许多具体的经济指标不见了,但人文和社会指标,如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增加了许多。

着力自主创新

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l.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经济的明显影响就可看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我们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我们满足于运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参与低水平、低层面的国际分工,结果资源浪费了不少,环境破坏了很多,换来的却是微薄的劳动力血汗收益。《华尔街日报》在去年有一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和瑞士合资的罗技公司鼠标每年卖到美国两千万个,全是在苏州生产的。每个鼠标的售价是40美元。在这40美元中,罗技公司得20%,就是8美元;分销商零售商得37.5%,15美元;还有零配件的供应商,像得克萨斯仪器作元器件的得35%,14美元;中国得7.5%,3美元,这3美元里面包括几百个工人的工资、水电费等生产费用。

要走出这种高代价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促进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城市,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卫生、通讯以及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都还比较落后。这些年来,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造成了农村、农业经济停滞不前和农民生活持续低迷,城乡差别越拉越大。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看,1957年城镇居民为235元,农民为73元,二者之比为3.22:1;1978年,二者收入之比为2.37:1;1985年为1.72:1;1990年为2.2:1; 2003年城镇居民为8500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差距已扩大为3.24∶1。城乡收入差距除过8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改革的实惠而有所缩小外,90年代以来,重新趋向扩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率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0,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胡锦涛同志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所以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原材料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的过剩生产能力找到新的出路,而且可以使我国最具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得以充分开发,并拉动其它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

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发展,也只有发展才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崛起与繁荣,我国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都需要、也只能通过发展去解决。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依然是、肯定是、也必然是主题、是中心、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我们一刻也不会丢,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刻也不会放松。但是如果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不科学,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在十一五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贯穿发展的始终。我们发展的成果,无论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都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都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实现社会和谐最为重要的前提之一。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的前提与起点。我们要准确认识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目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对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对历史方位及其要求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对执政使命及其宗旨自觉践履的基础上,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之路。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