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西部开发中的投融资作用及存在问题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3 月22 日 | 文章来源:

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我国西部发展的重要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对西部地区来说,资本更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西部地区正面临工业化、城市化的艰巨任务。在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批农业劳动力将向工业部门转移,新增加的劳动力将产生对资本增量的需求。而且,西部地区的“三线”工业规模庞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随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转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将提高,客观上对资本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此外,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教育发展等问题均须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资本稀缺、资本形成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西部大开发需要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撑,仅依靠政府财政投资难以维持。此外,原有的融资渠道与金融体制也很难满足西部开发的需要。

在西部开发的5年中,国家积极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培育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成效。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对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与政策导向;同时,中央银行以及相关政策性银行也就西部投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关支持措施,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一、投资对西部经济发展的贡献

五年来,中央累计投入西部财政性建设资金约460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超过1/3;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约5000亿元。从投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教育与卫生等方面。五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这一期间,60多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工程在西部相继开工,投资总规模达到8500亿元。从投资成效来看,一大批已建成的项目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青藏铁路新线铺轨317公里;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全面建成,已向华东四省一市商业供气;西电东送新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2800多万千瓦,建设输变电线路9800多公里;西部特色农业迅速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88亿亩,退牧还草工程治理草原1.9亿亩;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目标的“两基”攻坚计划开始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西部地区基本实现了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县际公路、人畜饮水、沼气建设、生态移民等工程还在积极推进。我国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的经济面貌取得了明显的改善。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二、投融资过程中尚存的问题及对策

可以说,五年来的西部开发,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以投资启动西部开发之路。投资启动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推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强化西部地区的产品、服务产出能力。一方面,中央政府利用一般财政政策、国债政策、政策性银行投资三种途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另一方面,通过兴办开发区、招商引资、理顺金融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投资,鼓励西部产品输出。虽然取得了切实的成效,但是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从投资主体来看,财政投资占主要地位,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虽逐年有所增加,但比重还不大。

2.从投融资领域来看,主要集中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领域,其他领域涉及不多。

3.从投融资成效来看,政府加大向西部注入资金力度的同时,民间资金却在通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渠道流向东部地区,使投资效果难尽人意。

4.从融资渠道来看,大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与金融机构(截至2004年第三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在西部的人民币信贷投放余额为2.86万亿元人民币),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政府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意见》中已经强调: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西部开发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加强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发行企业债券、股票;支持西部地区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内外资等等。

此外,从宏观层面上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鼓励投资性消费。在人们满足消费需要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如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的消费称为投资性消费。投资可以分为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西部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的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而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吸引物质资本、促进西部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鼓励投资性消费可以直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有效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促进经济增长。

2.将部分政策上升为法律。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造就了大量临时和短期的规则,这些规则既不透明公平,也容易被政府滥用而成为“设租”、“寻租”的工具。许多政策的出台没有其它配套的政策跟进,而多是单项政策的一意孤行。所以应重视发挥法治的作用,将政策上升为法规,制订有约束性的、明确各方职责、协调有关利益的西部投融资法规,使政府及经济主体在投融资过程中有所遵循。

3.调整政府投资领域。西部开发历经五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相应调整投资结构与领域,逐步从纯竞争性项目投融资中撤出,在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中部分退出,对于重点、重大竞争性项目今后应采取参股、控股方式投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外资、国际金融组织资金更多介入西部开发项目。

中国网 2005年3月22日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