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甘肃: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3 月10 日 | 文章来源:

——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使“三农”再成焦点。去年,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支农资金增加。如何继续保持甘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成为本次人代会甘肃代表团关注的重点。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

中国经济时报:据统计,去年甘肃粮食产量达到811.88万吨,比上年增加22.54万吨;财政支农资金达到59.69亿元,并为全省农民减负3.27亿元,这是否受益于甘肃所采取的支农措施?

苏荣:是的,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甘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政策的阳光照耀到农村的千家万户。

首先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中央统一政策,调整现行农业税收政策,落实全省取消除烟叶特产税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统一降低1个百分点,免征牧区农业税、农区牧业税,牧业税定额征收标准比照农业税税率降低幅度降低15%等四项政策措施。对由此影响市县财力部分,增加专项转移支付18517万元,给予了全额补助。通过调整农业税收政策,当年减少农民负担3.27亿元,减负率由上年的42%提高到55.3%。

二是全面推开粮食直补,及时兑付了直补资金。在中央没有安排我省直补资金的情况下,从省级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236万元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拨付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596889万元,重点支持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要求今年各项支农力度不能减弱,农民已得实惠不能减少,随着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对此,甘肃有何打算?

苏荣:针对中央要求,今年甘肃将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落实新的调整农业税收政策。在去年调整农业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甘肃将在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牧业税,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二是落实粮食直补政策。今年省财政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粮食直补的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将会适当增加,各市州将结合自身实际,并参照财政部做法,对直补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真正向种粮大县和种粮大户倾斜。财力较好的市州地在预算安排中也要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配套用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三是按照“普九攻坚”、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二期义教”等项目实施规定和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5个扩大到16个,逐步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

五是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严格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做好扶贫绩效考核试点,提高扶贫资金到位率,巩固扶贫开发成效。

中国经济时报:支农措施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那么,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甘肃农业的地位应如何确立?

苏荣: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今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稳,天下安。甘肃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从发展全局看,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甘肃全省的小康。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

但是,甘肃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脆弱,自然约束大,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很大。

因此,甘肃要坚定不移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决不能有任何自满和松懈情绪,突出抓好落实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劳务输出等,继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本报记者 杨毅 程小旭

中国经济时报 2005年3月10日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