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进柴达木 高昂的中国钾肥工业“龙头”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2005年9月24日,对于柴达木盐化工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特殊日子。这天,青海盐湖集团100万吨氯化钾产品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它的建设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盐化工业又一个超大型项目的顺利上马,更标志着青海盐湖集团这个我国盐湖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一举摆脱过去产品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的局面,向着实现对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长远目标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大步。一个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钾肥工业开始从这里起步……

青海盐湖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柴达木最大的干涸内陆盐湖———察尔汗盐湖上,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技术和资金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依靠最简单的生产方式,盐湖人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袋钾肥,由此拉开了建设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钾肥产能已经从几万吨增长到了150万吨。在跨越几个发展阶段后,盐湖人开始为中国盐化工业的未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对这家“龙头”企业而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察尔汗盐湖氯化钾的总资源量达5.4亿吨,其中液体部分为2.4亿吨。因固体钾矿层不连续、品位低无法单独开采,过去盐湖集团主要开采液体钾矿,企业提钾的年限仅30年。但如果通过固液转化、将2.96亿吨固体钾矿大部分转化为液体钾矿,将低品位卤水矿转化为工业品位卤水矿,将持水度卤水转化为给水度卤水,企业提钾的年限将成倍增长,至少可以增加50年至60年,相当于再造一、两个盐湖集团。过去,那些品位高、富钾的光卤石矿均被大系统、大装置利用,而一些不能被采盐船采收的边角料由集团公司所属三元公司采集加工,能生产出90%以上的钾肥产品,去年,在百万吨钾肥项目钠盐池附近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创新,集团公司采用废弃的钠盐又规划设计出了30万吨钾盐装置,进一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增加资源的再利用。

走延伸产品产业链的路子,则是他们实现“循环式经济”目标的关键一着。负责筹备这项工作的集团副总经理李小松说,100万吨氯化钾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就是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量身打造的。它包括30万吨的PVC、33万吨尿素、7.2万吨碳酸钾、6万吨氢氧化钾和10万吨无水氯化镁、2.5万吨金属镁、10万吨氢氧化钠、配套20万吨甲醇等9个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达70亿元。

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项目,李小松亲手绘制了一幅工艺流程图,并详细解释说:这个项目标志我们已开始从单一的氯化钾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氢氧化钾、碳酸钾、PVC 、尿素等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接合的下游产品发展。整个项目是以石油天然气、盐湖无机盐为原料,通过氯化钾将氯气置换出来,制造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钾产品,再利用乙炔装置中天然气裂解技术平衡氯气生产出PVC产品,用产生的副产品尾气生产合成氨,再进一步转化为尿素产品。这是一条完整的循环化工链,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再把它们综合利用起来,产品紧紧相扣,又无副产品产生,环保、经济,而且所有产品均为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好的化工业必要的原料产品。

除此之外,盐湖集团又瞄上了对储量达40亿吨的镁资源的开发利用。2000年,盐湖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取得了在察尔汗盐湖提取无水氯化镁小试的科研成果。2003年又联合宁夏可冕实业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共同设立了盐湖镁业公司,建设了年产1500吨无水氯化镁装置,经过8个月的努力,项目装置已建成,去年年底开始水联动试车,今年年初整个工艺流程打通,第一袋合格产品下线。

同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了轻质氢氧化镁工业化中间试验,已投资1500万元启动了1000吨工业化试验装置建设,这是盐湖集团依靠技术进步,运用循环经济,在资源综合利用上推进各产业体系之间原料、产品、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变废为宝迈出的新步伐。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盐湖集团将逐步成为我国特大型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