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经济观察:“十一五”侨乡漳州营造区域新增长极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27 日 | 文章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漳州三月二十五日电 题:“十一五” 侨乡漳州营造区域新增长极

最近刚出炉的漳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建设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外开放领先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东南沿海的重要出海口。

对这一城市发展新定位,中共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在有关场合表示:“全力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就是要努力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实现漳州更快更好发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争取更大作为。”

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的漳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也是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首批对台定点直航港。

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地肥水足,发展农业得天独厚,漳州人特别钟情于农业。漳州市也因此先后成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所在地、福建省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与农业相比,漳州的工业、第三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据统计,二00二年,漳州市县域经济总量中非农产业的比重,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十六点六个百分点;漳州在闽东南五地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一九九0年的百分之十七点六降至二00二年的百分之十四点一。

农强工弱、商弱的现实,造成漳州与闽南金三角其他两个城市厦门、泉州的差距不断拉大。

针对这一问题,二00三年以来,漳州市按照“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工业发展”的思路,着手实施了工业立市和项目带动战略,主动承接厦门、泉州、台湾、珠三角等周边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仅二00五年,该市共建设投资额五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业项目六百八十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七十七亿元,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一千亿元,超过农业产值。

与此同时,漳州市还致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后整合了十一个省级以上的经济开发区,建成三条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一批港口码头,完善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中推行“重在提请、主动服务”的行政新理念,营造亲商、安商、助商的浓厚氛围。

一系列迹象表明,漳州市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漳州市市长何锦龙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漳州已形成了对台、农业、港口、区域等比较优势,今后应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湾岸线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主动参与厦门湾区域经济的产业培育和分工,不断拓展对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把该市建成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作者 林国瑞 陈迎春)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