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胡鞍钢谈“十一五”规划三大创新:内容符合国情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2 日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十七位学者构成专家委员会

“‘十一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的一个宏伟蓝图,它其实就是中国发展的线路图或者叫风向标,也将是全国各族人民、各地区一起实践的共同纲领和行动纲领。”

“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三十七名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一日在此间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尽管“十一五”规划文字不太多,最终可能在四万多字,但它提出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方针、主要任务、主要政策、主要途径,下一步还要据此进行有效设计,因而备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

规划内容贴近现实符合国情

这位知名国情专家称,概括起来,“十一五”规划主要有决策机制、发展目标和界定政府优先领域等三大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由过去传统的“无所不管、无所不干预并对全社会进行控制”全能型政府,向一个有限的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从而使政府的工作归位、到位,又不越位、不缺位。

胡鞍钢分析说,决策机制创新方面,“十一五”规划将过去以政府决策为主改变为以市场决策为主,政府则更多关注公共服务,同时发挥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市场发展的作用。本次规划还通过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政府决策三者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决策机制的创新是根本性的。”此次规划通过决策机制创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可谓公众参与更加广泛、信息更加透明、民智或民意的表达更加充分,也使得规划内容更加贴近中国现实、符合中国国情。

提出两类目标增加两类指标

中国从“一五”开始即制定各种目标,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实现,还常常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十一五”规划另一重大创新,即对发展目标的创新,它改变目标设计,提出预期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

前者主要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动来实现,政府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投资、制度、市场环境;后者本质是政府责任目标,主要体现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所担当的责任,基本方向是通过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共投资、公共项目、公共支出,为十三亿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一目标将来要分解到不同部门和地区,便于中央对部门和地方的考核。

“十一五”规划还大大淡化和缩减了经济增长率指标,大幅增加公共服务指标、人口资源环境两类指标,“即便是经济指标,都是预期性指标,而非政府责任目标。”

首次界定政府公共服务优先领域

“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大创新,是首次界定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先领域,涵盖从义务教育到国防等十多个方面,并据此首次界定公共预算对应的优先领域。

规划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发展蓝图,也反映出市场、政府在不同领域应该扮演的不同角色。胡鞍钢建议,未来五年,中国应发展一个思路清晰的混合经济,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作用以及两者间的互补作用。

胡鞍钢说,“十一五”规划在其最后部分特别强调,要建立规划的有效实施、检查、评估机制。另外,规划在包括婴儿死亡率下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饮用清洁水人口增加等一些重要指标上采用定量化设计,此举一方面与国际社会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相接轨,一方面也便于对规划进行检查与评估。

这位经济学家表示,“十一五”规划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后,它将在今后五年内,凝聚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乃至更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