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十一五”规划将强力推动世界经济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2 月28 日 | 文章来源:新闻周报

2005年的中国曾涌现过无数振奋人心的亮点,而“十一五”规划的推出则是全年最大的亮点之一。

“‘十一五’规划,不论是概念还是主调,在编制的出发点上都体现了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从过去单纯以增加GDP为出发点,变为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难题。”

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十一五”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早就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是,一个用了50年的老词汇“计划”摇身一变成了“规划”。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说明中国计划经济正在为市场经济所取代,“计划经济”已经成为历史,而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成了建立阶段的使命,正步入到完善阶段。改“计划”为“规划”,就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说明我国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重视经济社会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这也是政府职能转换的一种具体体现。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五年计划从“一五”推进到“十五”,其中的强制性和指令性逐渐消失,或者说主观性的成分逐渐减少了,而客观性的成分则增多了。“计划”变“规划”,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被破除。

“十一五”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已经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突出的“三难”问题,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0.5%的人口占据了中国60%的财富。

如何解决老百姓的“三难”和贫富悬殊?

作为这一命题的破解,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思路——“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

在未来5年中,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之下,老百姓的生活将发生深远变化。在《建议》中列举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类目标中,直接涉及百姓利益的内容就有三条——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毋庸置疑,在未来5年,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将直接带来百姓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在社会发展的五大类目标中,直接涉及百姓利益的内容就占了三条,也足以彰显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如何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呢?“十一五”规划指出——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的经济公平。特别要高度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本报在10月18日以《“十一五”规划的“共富”决心》为题,对此做了深入报道。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现在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了,国家实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取得了成功。但现在面临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太大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也太大了。所以,实行新的平衡发展战略、将战略目标从“先富”转变为“共富”是发展的一个必然,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体现。

尽管“十一五”规划不可能把穷人都变成富人,但是缩小差距、减少贫困、把更多的人变成中产阶级或小康阶层是可以做到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官员也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拿出了具体计划——下一个5年,中国城镇将有4500万人走上工作岗位,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5%以内。

除此以外,金融、能源等等方面也将有不同程度的改革,老百姓会从这些改革中分享到一些成果。

各方热评“十一五”规划

破除“官本位”思想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载文章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建设蓝图。文章说,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清除残留的封建“官本位”思想。

“十一五”规划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条件。规划还在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使“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是“以人为本”的突出体现。

“以人为本”,同“官本位”思想是尖锐对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领导者主观决策,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而无当、劳民伤财,甚至在建设的名义下损害群众利益,如强行拆迁、低价征地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官本位”思想的具体表现。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领导的角度来看,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深刻转变,就要破除一些背离“以人为本”的陈旧思想观念,要进一步破除“官本位”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

要进一步从偏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为生产而生产的发展观是明显对立的。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必须要坚持不懈地破除各种为生产而生产的观念。

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开创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使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台专家学者关注缩小贫富差距

台湾世新大学经济系主任华而诚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对于“十一五”规划,华而诚认为,此次“十一五”规划重点在于缩小地区差异、解决分配公平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过了20多年时间,目前从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扭转的目标是正确的。“怎样在现实中落实这一目标、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具体的执行措施是需要讨论的,”华而诚特别指出。

他还强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便会忽视公平问题。如果不注意,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放缓。向公平扭转,不仅可以消灭社会冲突,还将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兼职教授杨开煌则认为,从该规划内容来看,其旨在带领中国经济迈向转折。如果转折成功就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能源的节省方面,规划提出未来5年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降低20%左右,这对国外舆论具有很好的说服力,那就是中国不对外扩张、不对外抢夺能源。

他还认为,转折的推动力源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是中国走出对传统农业和加工出口业的依赖,迈向有品牌、重创新、重脑力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基础。“自主创新”来自教育,该规划对教育改革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杨开煌指出,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真正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适合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转折成功,这种和谐、科学、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谈到“十一五”规划对台商在内地布局的影响,华而诚认为,一个国家的不平衡发展肯定是不行的,该规划将中部省市纳入重点发展区域,也是公平的体现。只有相对落后的地区公平发展起来,才会有新的市场,所以“十一五”规划对台商的布局没有太大影响,“机会是一样的,应各自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已经饱和而且一时无法进行技术更新的台商,会选择到交通方便的中部省市发展。

俄舆论认为“十一五”影响全球经济

俄罗斯连塔网站发表了文章《中国式的五年规划》,文章主要论点如下——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的中国经济是能源进口大户,是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天堂,是汽车生产厂家、银行家、消费品供应商和视听产品生产商要去占领的发展中市场。

中央全会结束后只发表了一个简短公报,党的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确实,中国农村处境欠佳,这里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城市要低很多。农村已经从国家那里得到力所能及的扶持,这表现在地方当局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

此外,公报还指出,要按照邓小平的思想进行改革,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关系将会进一步自由化。公报还专门提出必须发展科学和教育,但仅根据一份公报很难讲具体指的是什么。值得指出的是,中国领导人不久前向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

在许多方面中国都是世界第一或者进入了世界前五位。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口、世界第四大的国土、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对于规模庞大的经济来说高得惊人的国内总产值增长速度。

人们所说的中国奇迹正是由于有了邓小平才成为了可能,现在邓小平已成为“中国的骄傲”。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他保障了国家经济持续20多年的迅猛发展。邓小平的事业到今天仍生机勃勃,从1978年起,中国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3倍。根据官方资料统计,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9.1%。不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是中国主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虽然中国很大一部分地区仍然很贫困,但是400名最富有的中国人的平均财产已达到了2亿美元左右。中国的奇迹在于,国家正朝着市场的方向高速前进,与此同时带有很大惯性。不管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什么样子,都祝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顺利实施它。(记者 汪挺)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