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环境友好"是个新理念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13 日 | 文章来源:南方网

闭幕不久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作出的《建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对国家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作出一系列的规定。

“环境友好”,多新鲜的提法!“友好”两字,一般形容人际关系,现在用在环境上,是拟人化修词手法。这里就强调了环境与人的关系。

半月之前,联合国有一位专家来上海作课题咨询。联合国课题的题目为:“上海环境友好城市指标体系”的专题报告。当时,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环境友好”的词汇。据这位专家说,环境友好是指我们的发展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是损害环境呢,还是保护环境,这个问题在人类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宇航员在月球或太空上遥望地球,忽然会感叹,地球是那么的漂亮而又孤独。宇宙其他天体不可能将资源援助、支持地球,全世界60多亿人居住的摇篮,资源就是那个资源,环境就是那个环境。资源大多不可再生,环境破坏了常常不可逆转。提出循环经济的著名学者鲍尔丁将地球比作一艘宇宙飞船,孤独无援。地球上的人们应该有强烈的珍爱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如今,随着改造世界技术和手段水平的提高,人类文明进步日益显现。然而,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攫取,对各种区域的过度开发,由此对不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显而易见。过去郁郁葱葱的、“伊甸园”传说的故乡,哺育中华儿女的黄河、滋养埃及人民的尼罗河,由于开发过度,或变成了沙漠,或是成了黄土高原。其中表现着大自然对人类过度开发的报复。

我们已经深切体会到资源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关联,将节约资源列为国策,将保护环境作为首要。《建议》说,“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五中全会提出分类开发的要求,即开发有优先开发,有重点开发,有限制开发,也有禁止开发。《建议》提出开发中建立“补偿机制”,谁开发,谁就有补偿开发过度的责任。诸如对那些开发过度的地方,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走笔到此,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情况主要是领导的责任,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关系不大。其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中国有句古话:“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国家提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策要得到很好的实施,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情,也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传承中华民族的节约和爱护环境的美德。也有朋友说,在过去建国以后的一个阶段,由于我国的经济底子薄,过日子讲究节约是需要的,我们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不着如此拮据抠门了。我以为,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消费得宽裕些,舒适些,潇洒些,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即使手头比较宽裕,也应该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适度消费不是无度浪费。“奢侈者,危亡之本也”。 发达国家的富裕人家上馆子,往往点菜有度,而且“吃不了,则兜着走”。在生活水平已经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发扬传统美德,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周锦尉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