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购买房贷险的省钱“小窍门”!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2 日 | 文章来源:福州晚报

交通银行全面取消强制房贷险

虽然现在一些银行已把强制投保个人贷款抵押房屋保险(简称房贷险)改为由客户自主选择是否投保,但多数银行仍要求贷款者购买。记者昨日调查发现,眼下福州市房贷险市场“水分”大,如果贷款者不知情,往往得交全额的房贷险保费,而如果懂“窍门”,保费可省一大笔。

投诉:同一份贷款保费竟差1008元

昨日读者罗小姐致电本报财富专线83762163反映,6月22日她在台江某银行支行办理按揭贷款,贷款32万元,期限20年。由于该银行要求配套购买房贷保险,罗小姐就在这家银行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房贷保险,当场交了保费2880元。可事后罗小姐的朋友告诉她,现在市场上房贷险普遍可打8折,如果撇开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自己转到其他保险公司投保,折扣会更优惠。事后罗小姐找到在另一家财产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对方表示房贷险可打6.5折,打折后罗小姐的保费只要1872元,可省1008元。

第二天,罗小姐急忙赶到该银行网点退保。罗小姐告诉记者,没想到房贷险保费竟差别这么大,如果不是朋友提醒,她会多交一大笔冤枉钱。

调查:房贷险市场有点乱问题一:

自己到别处投保折扣低

针对读者反映的问题,昨日记者以按揭贷款25万元、期限20年为例,以客户身份电话咨询了人保、平安、太保、华安、天安等多家保险公司,结果得到的折扣五花八门。

A保险公司上午和下午的答复竟不同。上午接待的男工作人员说最低打8折,下午换班的女工作人员却表示最低能打7折。也就是说贷款25万元、期限20年,本应交保费2150元,打7折后只要1505元。

B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房贷险可打7.1折,记者表示能否再低一点,对方表示不能再低了,内部员工才可享受6折优惠。

规模较小的C保险公司相关人员报的折扣最低,可打6折,保费只要1290元。

这样一来,贷款25万元、期限20年,按目前的投保费率计算全额保费为2150元,但经过打折后可省去450元~900元。

问题二:不主动申请就没优惠

记者另外了解到,目前房贷险市场的另一个不规范就是如果客户不主动提出打折申请,就得全额付费。陈先生去年办理按揭贷款时,就在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购买房贷险,全额付费。事后他邻居告诉他,她也是在这家银行按揭贷款并办理房贷保险,当时她向保险公司员工提出折折申请,对方就按市场通行的优惠幅度给她打了8折。

记者了解到,房贷险打折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客户在银行网点办理按揭贷款,并在网点向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购买房贷保险,如果主动提出一般可享受8折优惠。但如果不知道这一行规,通常就享受不到优惠。如果直接向其他保险公司投保,则可能争取到更低的折扣。

与此同时,现在工行、交行、中信、民生、福州市商业银行等银行已不再要求客户强制投保房贷险。但客户自主选择的一个前提是客户要主动提出,如果客户不知情未提出仍要投保房贷险。银行之所以这样操作,主要是因为目前房贷险政策还未正式放宽,按照1998年央行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房贷险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申请的前提条件。

争议:房贷险到底该不该买?

由于房贷险通常情况下只在借款人意外身故和一级伤残或者房屋发生火灾等情况下才全额赔付,而这种出险的概率相当小。同时由于在贷款期限内产权抵押在银行,这相当于购房者掏钱为银行化解风险。因而房贷险自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目前在榕一些银行已悄然把强制投保房贷险改为自主选择。

昨日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房贷险改为自主选择是大势所趋。如果房贷险只针对财产损失这块,确实没什么必要。因为出现火灾造成损失的概率非常小。

不过,中行省分行消费信贷科李科长认为,现在房贷险多是综合险,即涵盖了财产损失和客户因意外身故和伤残方面的责任赔付。“房贷险没用”的说法是个误解。目前该行就有几位客户办理房贷险后发生意外事故,后面由保险公司代其还房款。

工行省分行营业部住房信贷部相关人士也表示,该行也曾遇到几位投保人出险,事后由保险公司代还款的情况。而且不同贷款项目风险不一样,如店铺按揭贷款,它们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会比普通住房高,因而房贷险实行自主选择后,客户可依自身情况决定要不要投保。(记者杨剑峰 实习生程莉)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