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人才区域分布的现状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1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节选)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大的差距。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强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是人才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以及人才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历来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人才研究方面,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人才分布与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所谓“仁者乐山,智者近水”之说。“人才地理学”曾经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目光。1922年,知名学者丁文江在《科学》杂志发表《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文,对二十四史有列传的历史人物进行籍贯考证,得出了5700多位历史人物的地理分布表。此后,类似的研究硕果累累。事实上,人才的区域分布并非是单纯的地理问题,而是人才成长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等综合环境关系的浓缩和体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而人才的流动也引发了区域之间的人才竞争,使区域人才资源开发愈益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地区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11.3%和12%,保持了加快增长的态势。但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我国的地区发展差距仍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从经济总量看,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80年的50%提高到了2003年的59%,中、西部地区分别由30%和20%下降为24.5%和16.5%。

从人均GDP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进一步提高,由1980年的高34%,提高到2002年的53%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由1980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和70%,下降为2002年的70%和59%。

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相对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分别由1980年的1.5∶1和1.9∶1扩大为2002年的2∶1和2.6∶1;人均GDP最高的省(不包括直辖市)和人均GDP最低的省之间的相对差距由1980年的3.52倍扩大为2002年的5.43倍。

人才区域分布的现状

考察我国的人才分布状况可以从教育、专门人才、科技人员数量、人才市场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国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有关的研究大体都得出了一致和类似的结论,即东、中、西部人才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呈梯度分布状态。

从2003年数据分析,整体看东部人才资源开发水平与中西部差距明显,但中西部之间差距不大,大体在同一水平上。而东北三省无论从学历人才还是专业技术人才看,现有人才存量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其它地区,分别达到8.3%和7.7%。

西部与中部差距的缩小,与近年来国家对西部人才开发的重视与扶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趋势将使传统的东、中、西部人才三级梯度分布的规律逐步转化为东部沿海(含东北三省)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格局,中部的过渡和缓冲作用将明显减弱。(李建钟 王立生)

(详细数据和分析请查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