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区域人才开发的新时代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1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节选)

继西部大开发之后,中央又提出了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人才问题再次成为这些地区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东部地区依靠领先优势,在保持原有人才中心地位的同时,又开始了区域内部和跨区域合作的新探索,我国的区域人才开发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1、东北振兴与人才开发

东北地区现代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早,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是中国1949以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作为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地区为全国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计划经济长期作用的结果,使东北地区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背上了较为沉重的包袱。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轨,不可避免地带来阵痛,但是只要依靠人才资源开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东北区的经济发展依旧有很大的潜力。东北地区人才开发的基础比较好,其人口人才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各人才开发区之首。传统体制为东北地区的人才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人才队伍,但却束缚了区内人才开发的活力。

2、打造区域人才中心

为赢得人才竞争的优势,各地纷纷依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本地区人才开发的目标。2001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即2001——2005年,为上海国际人才高地打造基础。继上海之后,2003年,北京市确立了建设“人才之都”的目标,要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事人才保证。

打造区域人才中心的努力,不仅局限于上海、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等多种方式,包括内地再内的各省市区都在一定范围内建设起了各具特色的人才中心。如地处我国中西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形成了农业大学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区内科技人才荟萃的农业科学城,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农、林、水、牧、渔各业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

3、构建一体化“人才圈”

目前,东部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为地区经济的强劲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2002年,广东与香港设立粤港联席会议,提出了“大珠江三角洲”的概念。长江三角洲方面,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召开联席会议,把“联动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已初步形成一个明显的分工合作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特定区位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软环境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中国最具有经济实力的城市群,在全球化加速的趋势下,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随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首都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巨轮的起航,必然需要相应的人才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和带动区域性经济结构的调整。

4、实现跨区域合作

在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才资源开发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也开始启动。(李建钟  王立生)

(详细数据和分析请查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