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梵称禽流感控制要从源头抓起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6 日 |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禽流感防治专家刘秀梵5日指出,在禽流感的源头——家禽中控制H5N1病毒是降低甚至消灭出现大流行病毒的最佳途径。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学术报告会上,刘秀梵说,禽流感完整的防控措施应包括:家禽场的生物安全,发生疫情时禽类及其产品流通的限制,扑杀销毁感染禽,疫点隔离、封锁和消毒,谨慎使用疫苗等。

刘秀梵说:“现在的H5N1禽流感病毒,何时变为人传人的大流行流感病毒,其严重程度如何,都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降低人类大流行流感发生的危险,并在这种危险到来之前做好各种准备。”

他说,目前高致病性H5N1 病毒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如对水禽的致病性很强;对哺乳动物的毒力进一步增强;传播方式可能正发生变化,传播效力增强;病毒对温度及其它环境的抵抗力增强;市售的疫苗对这些病毒的感染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防控H5N1禽流感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刘秀梵说,因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已有一定时间,流行范围广;中国的水禽饲养总量占全世界的75%以上;中国家禽饲养模式多样,小规模分散饲养的数量大;防控对策及疫苗的作用有限等。

他建议,政府对中国两年多来防控禽流感的策略和实施情况作全面总结,并对防控的实际效果进行后评估;制定短期的防控计划和长期的防控和消灭计划;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对现在使用的疫苗进行后评估,加大对效果好的疫苗的研究力度;整合相关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对各地流行病毒变化监测;探讨改善中国家禽饲养模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相比2003年中国为应对非典疫情仓促上阵,中国将采取更积极理性的防控措施,在未来的疾病大流行之前就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中国于2004年2月开始公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2006年1月,共报告80多起疫情,涉及24个省市区。另外,至2006年5月底,中国已报告人感染禽流感18例,其中12例死亡。 (记者 喻菲 俞铮)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