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农村居民收入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26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收入增加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一年。

1.2004年农民收入来源与构成

(1)工资性收入。2004年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998元,比上年增加80元,增长8.6%。其中,在本地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189元,比上年增加21元,增长12.6%;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398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14.9%。

(2)家庭经营收入。2004年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1746元,比上年增加205元,增长13.3%。其中,农民家庭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398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17%;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348元,比上年增加2元,增长0.6%。

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中,农业纯收入1056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20%;林业纯收入人均34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牧业纯收入人均271元,增加25元,增长10.3%;渔业纯收入人均36元,增加1元,增长4.1%。

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中,第二产业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108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240元,比上年增加2元,增长1%。

(3)财产性收入。2004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77元,比上年增加11元,增长16.5%。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来源主要是租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合股经营分配得到的股息和红利收入。

(4)转移性收入。2004年农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116元,比上年增加19元,增长19.3%,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面。来自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的收入人均16元,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14元。

2.农民增收的特点

(1)农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最大来源,近年来农业收入持续徘徊,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下降,但仍超过1/3;另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收入曾出现两次大的增长,对农民增收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次是1994年,人均农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62元,增长36.2%,当年农民收入名义增长32.5%,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第二次是1996年,人均农业收入比上年增加156元,增长19.5%,当年农民收入名义增长22.1%,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2004年人均农业收入达到1056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20%,收入增加的数量和收入水平均创历史新高。农业收入大量增加,为2004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农业增收对当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6%。

(2)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4年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998元,比上年增加80元,增长8.6%,保持了稳定增长,是农民增收稳定的重要来源。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主要依赖于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2004年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增加52元,增长14.9%,对工资性收入增收的贡献率为70%,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6.6%。

(3)政策性收入大量增加,税费负担显著下降。“三补贴、两减免”政策是2004年最受农民欢迎、各级党委和政府执行积极性最高的政策,也是近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打折扣最少、落实得最好的政策,农民直接受益颇多。

2004年农民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三项补贴得到的收入人均16元,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14元。政府补贴农民的政策和农民得到的实惠之多,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两减免”使2004年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减少30元,负担下降44.3%。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下降为1.3%,下降1.3个百分点。农民的税费负担下降之大和占当年农民纯收入比重之低,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4)粮食主产区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以来,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不增收,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2004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种粮增收,种粮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5%。种粮效益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益最多。2004年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25元,比上年增加356元,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8.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5)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幅度超过高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主要是以农业收入为主,近年来收入持续缓慢增长。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的名义增长分别只有2%、4.8%和1%。2004年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发生了显著变化,收入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高于高收入农户。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2004年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1007元,名义增长16.3%;中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1842元,名义增长14.6%;中等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2578元,名义增长13.4%;中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3608元,名义增长12.5%;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人均为6931元,名义增长9.2%。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增幅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比当年高收入农户的增幅高7.1个百分点。

(6)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减缓。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持续扩大,而且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2004年这一趋势发生变化,差距扩大的速度减缓。2004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69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与上年基尼系数提高0.34个百分点的速度相比,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

3.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

影响2004年农民增收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三补贴、两减免”政策,不仅重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粮食价格回升,自2003年底以来,粮食价格持续回升,回升幅度之大是1997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粮价回升保护了刚刚调动起来的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农民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三是全年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2004年全国所遭受的自然灾害也是1997年以来最少的。

(1)农业增收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14元,其中农业增收176元,农业增收对当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6%。农业增收是多方面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和市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纯收入增加几乎全部来自粮食。在农业纯收入中,粮食纯收入人均621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增长38.4%,对农业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7%;棉花纯收入人均63元,减少10元,减少13.7%;油料纯收入人均64元,增加9元,增长17.1%;糖料纯收入人均12元,减少1元,减少7%;蔬菜纯收入人均133元,减少2元,减少1.3%;水果纯收入人均68元,增加10元,增长17.2%。

二是粮食收入大量增加主要是政策力度大和粮价回升。政策因素使粮食纯收入人均增加24元。其中,减免农业税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种植粮食的纯收入人均增加11元;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使粮食纯收入人均增加13元。2004年粮食的综合平均价每公斤比上年回升0.25元,回升22.2%,由于粮价回升使粮食纯收入人均增加165元。气候条件、生产技术、投入增加等因素使粮食单产提高,使粮食纯收入人均增加37元。2004年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综合平均价格上涨10.4%,其中农民购买化肥的价格上涨了17.3%,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粮食纯收入人均减少54元。

(2)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增收的重要来源。2004年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398元,比上年增加52元,增长14.9%,对全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6.6%。

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2004年外出务工收入增加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由于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3元左右;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04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5.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04年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比上年增加390万人,增长4.4%,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5元。

(3)政策性收入大量增加扭转了转移性收入下降局面。2004年农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116元,比上年增加19元,增长19.3%,扭转了上年农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下降的局面。政策性收入人均26元,是上年的3.5倍。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三项补贴的收入人均16元,对转移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4.2%。

4.2005年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

2004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多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2005年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任务艰巨。

(1)农业增收的空间缩小。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很小。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2004年农业增收的重要因素,由于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的纯收入人均增加了165元。2005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将显著下降。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也不大。2004年粮食增产,播种面积增加因素的作用占25%,单产提高因素的作用占75%。适宜的气候条件是2004年单产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从目前情况看,2005年再现2004年的气候条件的可能性不大。受耕地面积的限制,2005年播种面积继续大幅度增加的空间也很小。三是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2004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对农业收入影响很大。如粮食,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民种粮人均少增收54元。从目前情况看,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国内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国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尿素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很大。

(2)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势趋缓。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提高缓慢,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外出务工人数增加。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呈现增势趋缓的势头。2004年,农村常住人口中,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比重为19.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据此推算,2004年新增外出务工劳动力不到500万人,明显少于上年增加840万人的数量。

(3)农民家庭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增收难。近年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农民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投入减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农民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2000年比上年增长9.3%,2001年下降5.8%,2002年增长5.6%,2003年增长1.7%,2004年与上年持平。

5.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保持粮价稳定。2004年粮食丰收,粮价回升,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增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农业收入创历史新高,粮食价格回升功不可没。因此,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对2005年农民增收尤其重要。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保持粮食及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2)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生产环节入手,在政策上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支持,努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二是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加强宏观调控,适当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2004年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生产企业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大量出口。

(3)着力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我国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很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影响很大。2005年的气候条件不如2004年的可能性非常大,自然灾害将会增加。因此,要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尽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4)继续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2004年培训农民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15.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培训农民工,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东部沿海地区对技工的供需矛盾。因此,在完善培训农民工办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培训农民工的投入。

(5)加强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农民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以经营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和社会服务为主,促进农民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活跃农村市场,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农业服务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加强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振兴农村第二、三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选自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