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粮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26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3年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急剧变化,但粮食需求总量变化并不明显,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主要是粮食供给改变所致。2003年我国粮食大幅度减产,总产量跌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且粮食净出口(不包括豆类)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产需缺口扩大,供求关系明显紧张。2004年粮食大幅度增产,进口量明显增加,供给的改变使粮食供求关系逐步缓和。随着粮食供求格局的转变,市场价格由明显上涨向稳中有回落的方向变化。

1.粮食需求总量基本稳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变化会经历全面增长、食品替代和相对饱和三个明显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正处于由动物源性食品替代粮食消费阶段。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体上不断减少,而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等间接粮食消费相应增加,两项相抵使得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基本上保持稳定。

尽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相对稳定,但是受城镇化率提高和城镇人口绝对规模扩大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粮食总量保持小幅度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粮食数量相对稳定,接近80公斤,再考虑到在外用餐中人均消费的粮食,城镇居民每年人均口粮消费量大约为成品粮92公斤,换算成原粮为105公斤左右。2003年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已经达到5570万吨左右。按照1998~2003年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年均增长约6%的速度计算,估计2004年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为6000万吨。

与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增长趋势相反,农村居民口粮消费已经下降。在乡村人口持续减少的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自1993年达到266.02公斤后总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农村人口和人均口粮消费量双重减少的影响下,2003年农村居民口粮消费量估计为1.71亿吨左右。按照1998~2003年期间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年均下降约3.78%计算,2004年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估计在1.65亿吨左右。

综合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情况,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量总体上趋于减少,由1998年的200多公斤下降到2004年173公斤。但是,由于全国人口规模缓慢增长的影响,全国粮食口粮消费总量下降缓慢,近年来的年消费总量估计在2.2亿~2.3亿吨之间。

随着科技进步,每单位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耗的粮食数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1995年我国养猪每公斤猪肉消耗的粮食近2公斤,2003年已经降到1.77公斤。2000年以来,农户家庭人均销售的畜产品和水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农户家庭人均饲料用粮反而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户调查资料,2000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出售的猪牛羊禽肉由39.25公斤增加到52.76公斤,牛羊奶由2.67公斤增加到7.29公斤,水产品由5.82公斤增加到7.47公斤。但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饲料用粮反而由147.1公斤下降到115.2公斤,这主要得益于饲养技术进步,尤其是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最终使养殖业保持相对较快速度增长,而饲料粮消费呈现出稳定态势,短期内饲料粮总量消费增长不明显,甚至年际间可以忽略不计。按照我国主要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量及其单位主产品用粮数量,推算出2004年饲料用粮为1.8亿吨左右。

城乡居民口粮和饲料粮在粮食需求中占有最大的份额,2004年二项合计估计在4.0亿~4.1亿吨。考虑到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粮食损耗等因素,按照10%左右的比例推算,再按照可能的上下限±5%误差估算,2005年的粮食需求量大约在4.8亿吨(不包括豆类)。

2.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粮食总产量达4.69亿吨,比上年增产3877万吨,增长9.0%;夏粮总产量达到1.01亿吨,比上年增加470万吨,增长4.8%;早稻产量3208万吨,比上年增加260万吨,增长8.8%;国内谷物总产量达到4.07亿吨,增产3263万吨,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受粮食高价位和种粮比较效益提高影响,以及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比较高,估计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会进一步提高,按照正常年景,2005年粮食总产量将有可能突破4.8亿吨。

3.粮食市场价格不确定性增大

多年减产后,2003年粮食总产量又降到较低水平,2004年主要通过挖库存弥补产需缺口,粮食市场供给趋紧比较明显。2004年下半年(7~9月)新粮收购期间价格总水平较上年同期上涨36.61%,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上涨45.51%、37.91%和20.41%。但是新粮上市后粮食价格总体上有所回落,尤其是玉米收购价格回落相对较多,到年底玉米收购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综合来看,2004年谷物价格上涨明显,其中稻谷生产价格上涨幅度最高,较上年增长约40%,小麦生产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明显,超过30%,而粮食中的薯类价格则相对稳定。

估计2005年粮食供求趋于平衡,粮食市场价格主要面临下降压力。自2000年起,我国当年产量与需求之间一直存在缺口。由于2004年粮食大幅度全面增产,净进口数量较多,当年的产需缺口已经明显缩小,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亿吨,同时全年净进口粮食约2480万吨(含大豆),粮食新增供给量达4.94亿吨,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2005年粮食供求进入平衡区域后,价格波动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

不同品种之间的价格变化可能存在差异。尽管粮食供求矛盾趋于缓和,但是国内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少数主产区,主销区存量不足,受运输“瓶颈”制约,产销区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就品种来看,籼稻特别是早稻存量不足,粳稻存量相对较大,玉米存量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本文选自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4—2005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