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读抗日歌曲选集之感想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30 日 |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

王瑞璞同志是我的一位老领导,现已年近八旬,二十年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搜集、整理抗日战争歌曲的工作上。

早在1991年,由他主编的《抗战歌曲选》即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王老主编的《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也出版了,王老对我说,日后将有第三、四、五、六、七、八卷相继问世,这使我异常惊讶、愕然。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体弱多病,从未从事过文艺工作、对音乐可谓一窍不通的老同志,如何能够成就如此纷繁宏伟的巨大工程呢。这一次,引起了我对王老主编的抗日战争歌曲选的极大兴趣。我首先认真阅读了收录有348首抗战歌曲的《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继而阅读了收录602首主要反映河北一带抗战的《抗战歌曲选》,使我这个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激奋不已,似乎把我带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并让我感想万千。

感想之一:抗战歌曲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呼唤,是华夏九州慷慨悲壮的救亡曲、正气歌、民族魂。

通过阅读这两卷歌集,我强烈地感觉并深深地体会到,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几经兴衰,但始终没有被征服,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这个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战争序幕的拉开,抗战歌曲应运而生。东北沦陷,三千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松花江上》、《奋起救国》、《抗敌歌》等歌曲,便倾诉了东北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愤之情,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随即《抗日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谁敢夺我一寸土地》《团结起来保家乡》等歌曲,便喊出了“四万万同胞,是中华锦绣河山的主人翁”顶天立地的口号,发出了“身可杀,志不挠,仇不报,恨不消”、“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拿我们的血肉,去拼掉敌人的头”的钢铁誓言。《义勇军进行曲》用雄壮、慷慨、激昂的声音,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的表现和喷发。

感想之二:抗战歌曲是一部反映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绚丽的历史画卷。

纵观两卷近千首抗战歌曲,尽管内容浩繁,形式各异,但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七七”事变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反对内战、联合抗日的新形势,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出现了《国共合作进行曲》、《两党合作来救亡》等歌曲。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新阶段》的讲话,便涌现出一批如《新阶段歌》、《反扫荡歌》等歌曲。针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我党本着“坚持抗日,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并创作了《坚持抗战一条心》、《反磨擦小调》、《反投降进行曲》等歌曲,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残酷迫害抗日军民的罪行。随着形势的发展,抗日战争逐步走向战略反攻阶段,党号召抗日军民积极准备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许多地方便出现了准备反攻、欢庆胜利的歌曲,如《今年是收复失地年》、《我们的红旗到处飘》、《胜利握在手》等,河北一些地方还唱出了《解放衡水》、《解放肃宁》等歌曲。

感想之三:抗战歌曲就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

首先是它的群众性。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同志都说,抗战时期虽然艰苦,但遍地是歌声,无论大人小孩,人人都会唱几首:青年人有《青救会歌》、《青抗先队员之歌》、《青年之歌》,妇女有《三八妇女歌》、《姐妹上战场》、《女青年战歌》,儿童有《儿童团歌》,农民有《战区农民新歌》,战士有《军人之歌》、《游击战歌》,可谓是全民族抗战,全民族创作,全民族咏唱。

其次是它的实践性。抗战歌曲与广大抗日军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歌词内容源于抗日战争的伟大社会实践,又有力地指导、影响和作用于抗日战争实践,比如动员青年上前线的《出征别母》,发动农民参军参战的《守住我们的田地》,动员妇女投入战争的《妇女大众战歌》等等。

第三是它的战斗性。抗战歌曲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民族解放战争是时代的主旋律,其战斗性便成为鲜明的特点之一。“九·一八”的炮声,震撼了沉睡的中国,便出现了《抗战歌》、《怒歌》、《把敌人赶出领土》等,正是这些威武雄壮的歌曲唤醒、教育、培养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激昂的韵律,激励和鼓舞着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前仆后继。

感想之四:要把抗战歌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抓紧进行发掘、整理和抢救。

当我问及王瑞璞同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执著地搜集、整理抗战歌曲时,他老人家若有所思又心情沉重地说:“过去,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了。”正是这种老党员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在浩瀚如海的抗战歌曲里遨游了二十年。为此,他曾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数万里,走访数百人,查阅7000余万字的资料,共计收集到6000多首歌曲。这种精神,实在太可贵了。希望更多的人读这本书,使抗战歌曲这件中华民族的瑰宝,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旋律,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崔根乱/2004年02月27日河北日报)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