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国企:振兴与改制并行

 

日前,记者在长春遇到上海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总监,他是来长春与当地一家非常不错的上市公司谈战略投资及战略合作的。自从振兴东北国策推出后,吉林等东三省便成为人气兴旺之地,珠三角、长三角的民营企业及海外资本纷纷北上,吉林省则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振兴吉林中加快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

规模以上工业"国"字号高达82.5%

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是制约吉林的深层次矛盾,调整所有制结构便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据统计,2002年吉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吉林目前有33家沪深上市公司,有22家以上是国有绝对控股,这种国有比例过高导致地区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机制不活。另一方面,非公有经济规模小,缺少人才、技术、资金,形不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大瓶颈。

历史上看,近现代及东北解放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许多重大项目放在东北,促成东北解放后50年的繁荣,东北成为中国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高地之一,输出是东北经济的一大特点。但近20年来随着部分资源的枯竭、企业的老化、技改的滞后,东北又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洼地,机制、体制、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

"改制"成了振兴的主旋律

长春是吉林国有经济地"重镇",目前长春市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改制成了主旋律。

长春市于2003年10月28日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动员大会,是一次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大决战,长春市政府同时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意见》,目前,长春已有222户国有企业完成各种形式的改革,今年还会有200多户企业要在今年完成改革任务,其中大部分企业要改制。2004年一年内企业改革的数量要超过以往十年的总和,并明确2005年底全部完成改革任务,航线已开通,坚冰正打破。

长春市市长祝业精认为:《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冬林教授评价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那些机制新、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因而明晰产权关系、加速企业改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攻坚阶段的关键。"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广受青睐

随着改制的深入,吉林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广受青睐,由于吉林是资源大省,在汽车、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科技等领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也成为域外资本关注的焦点。如华润公司一年前就北上吉林,收购吉发,要做大吉林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目标是建成中国玉米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与华润一样,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看好吉林,如中竹纸业与吉林纸业签订重组协议,并欲进一步拓展,整合成东北最大、全国前列的新闻纸生产基地。

在吉林20多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0多家被行业龙头所相中,如在香港上市的燃气类上市公司已看好吉林的公司,等等。吉林的振兴与改制,引进资本、机制同时进行。 (王振宇)

上海证券报 2004年3月11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