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东北国企重组 需要混合型经济

 

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长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定要想办法让从下而上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有大的发展。在国有大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民间中小企业积累资金、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国有大企业构成竞争压力,国企改革也很难进行。东北将来如果以国有大企业为核心,也需要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来“捧月”。

非公经济成为“接盘手”

在国有经济长春论坛上,吉林大学任俊生教授认为,东北可以通过产权的合理流动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通过民营资本和外资的不断参股,使混合经济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

国有企业只有打破国家资本的单极结构,形成多极的开放式多元产权结构,兼容国有、外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资本成分的混合所有制结构,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增值。

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其控制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在东北地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市场化进程,打破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结构。

与会专家建议,打破所有制界限,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和治理结构,借国有资产重组的契机,鼓励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进行重组。

重组可采取长期契约、产权置换和垂直一体化等形式,同时,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有企业退出后的“接盘手”。通过兼并联合建立联盟,把企业做大,整合各方力量,逐步实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但专家同时提醒,应该根据市场供求和组织成本大小,不能盲目造“大船”。

也有专家指出,对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民营经济还不发达的东北来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消除其不平等地位还很难做到。

目前,东北非公经济正面临挑战,一方面是某些政府部门在思想上对发展非公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在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非公经济自身存在着局限性,表现在企业规模总体较小,内部管理不健全,企业理念、诚信等方面不如人意的地方还较多。

解决融资难题

融资难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国家应提供特种低息优惠贷款,专款专用,用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加大国债投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广泛吸收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

专家还建议,加大对东北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难等问题。并采取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形式贷款,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东北证券董事长李树的看法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是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关键所在。他说,上项目不能单一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技术改造,而应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同样,获取资金的方式应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建立产业投资基金。

他提出了两种获取资金的方式,一种是按基金的模式,向社会发放基金券,把民间的基金由专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向拟上市公司投资。另一种是按公司制的形式,类似私募基金。基金组建起来后,交给证券公司来管理,基金发展可以上市,把基金的组织和上市联系起来,使基金社会化,同样可达到产业投资的目的。(张迎新)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1月7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