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誉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技术史、金属史、冶金考古学、考古科学、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艺术史、技术社会经济史。曾荣获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优秀学者奖等。主要著作有《中国上古金属技术》、《中国科技典籍研究》等专著七部。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与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明虽然未能先声夺人,较美索不达米亚和苏美尔等地区为晚,但其发展却后来居上,以其别致的造型、独特的纹饰、发达的工艺而蜚声后世。这些中国古代匠师杰出创造的结晶,不仅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先民技术创造和创新的铁证。

中国冶铜技术的发仞的时间,目前还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中国冶铜技术的发生,虽然有可能早到仰韶文化阶段,距今大概6000-5000年范围,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进步,在龙山文化晚期,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已经迈进了青铜时代。

和其他地域文明不同,中国的青铜时代的标志不一定是工具、农具的制作,而可能是礼器和兵器的出现,《左传》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中国早期历史趣向的概括,当然也就成为青铜工业生产的重点。中国青铜时代的含义,从技术上讲,则是铸造青铜器物占据统治地位,这和其他文明的青铜器以锻造成形截然不同的。

商朝的建立,使得青铜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发展到商晚期,青铜器的纹饰更为精致和繁复,一些超大型的青铜器开始问世。代表作是河南南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长度达到130厘米,重量达875公斤。一些成组的器物开始出现,如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但是,这时青铜器的分布地域远不如商代前期广阔,表现出收缩的倾向。

从西周时期到春秋中期,青铜器从装饰上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沿袭了尚代的风格。春秋晚期以后,随着社会基础的变革,青铜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装饰上,细密精致的蟠龙纹代替了过去的兽面纹,错金银、鎏金银、包金银和镶嵌红铜的几何纹饰乃至写实的生活场景都出现在青铜器上,由于铁器的出现,钢铁工具用于加工青铜器物,镂刻的纹饰和铭文也为数不少。在工艺上,虽然铸造依然是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分铸基本上取代了浑铸成型,失蜡铸造工艺以其极其精湛的技艺表现了出来。河南淅川下寺楚春秋楚墓出土的铜禁和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不仅是当时达到极致的青铜艺术品,即使是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其工艺的精湛也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求迅速增长,一次浇铸多个甚至数十个钱币的叠铸工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青铜工艺史上又一朵奇葩。

秦汉时期是古代青铜工艺的余续,虽然也生产出一系列杰出的器物,如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和博山炉,但技术上创新不多。汉代以后,青铜器已经不再具有尊宠地位,加上瓷器技术日益成熟且廉价,青铜工艺虽然一直持续下来,但创新不多。

我们在为中国古代辉煌的青铜工艺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从另外一个侧面也不难发现其发展变化的缓慢,其无形态和装饰相对单调和呆板。这当然和技术的传统有关系。因此,研究古代青铜器和青铜技术,也是理解文化和技术传统的一个好案例。

全文>>

 

www.china.com.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