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难产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20 日 | 文章来源:江南时报

10月13日傍晚,本年度最吸引眼球的全球文坛盛典——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此殊荣。

按照惯例,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在6日公布结果,那天却破天荒发出一门哑炮。有消息说大奖结果将推迟一周公布。不过,瑞典文学院保持了沉默,既不解释也不声明。于是,不免有报道揣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不排除空缺的可能。若是这样的话,便是时隔62年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的第8度悬空。不过,前几度空缺,从年份上看大多因为战争。如今和平时期,文学事业又正欣欣向荣,按理不会弄此玄虚。

当时还有分析说,因为评审会成员们为了确定名单而争执不下,才不得不推迟决定。如今看来,这个原因最符合当时情况。大奖结果公布前夕,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宣布退出文学院,因为他对去年女作家耶利内克的当选极度不满。这番言论立即召来瑞典文学院当局的严厉批评,因为按惯例,该院院士从不在事后对当选得主进行学术性评价。不过,组成大奖评审会的18名院士均为终身,退出的名额不再添加,故而今后的大奖只能由17位院士评选了。

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难产并非无因。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产生不啻是一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文学考古。每年全世界都有大量作家被提名,连并不那么“纯粹”的作家李敖都能够名列其中(假如这是真的),遑论年年有提名传闻的王蒙、北岛、余华诸人,可以想见,这张候选人名单得有多长?而最终确定的人选,不仅要才艺双馨,还需符合方方面面的要求,假如今年这个国家有作家得了,几年之内该国的其他作家基本就得歇菜,此外还有性别、作品特点、文学体裁、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考衡。比如,前年是“女学生勾引男教师”(库切的《耻》),去年就成了“男学生勾引女教师”(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大前年甚至抬出个“陌生人”凯尔泰斯。——待到一切尘埃落定,那位幸运儿早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无数次杀人于无形的PK大战。

这一切使得诺贝尔文学奖从结果来看,越来越像咱们的“春节联欢晚会”,热闹而无趣。诺贝尔文学奖的这种“春晚情结”,已对诺奖的纯粹性造成了伤害。对于一项世界性文学大奖来说,结果的公正与权威自然重要,但别忘了大奖根本目的在于“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如果过于强调面面俱到或者考虑太多文学以外的因素,而反过来影响了其文学上的意义,那还不如大伙儿抓阄——从公平性来讲,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了。

这几年诺贝尔文学奖更是与公众大玩捉迷藏游戏,今年也不例外。搜索了一下相关报道,哈罗德·品特的名字并不见于今年诺奖猜谜爱好者的名单之中。而且,哈罗德·品特还是一位极富政治色彩的作家。今年初,品特就宣布终止自己的剧作生涯而投入反对英国首相和伊拉克战争的政治活动中。不知道大奖评审会是不是看中他这一点。

品特公认的代表作是剧本《情人》,大意讲的是一对耐不住无趣的婚姻生活的夫妻,彼此放任对方(事实上的或精神上的)“出轨”。庸俗者见到的只有庸俗,联系这几年大奖得主的作品题材,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情色游戏”恐怕一时半会还歇不住,除非轮到咱们中国人获奖。而无论如何,新的诺奖图书大战却已经来临。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