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达到8208.7万人。今天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是由原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原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实现统一而形成的国家。在战后40多年的发展中,德国以西方阵营为依托,在政治上走联邦制和议会民主的道路,在经济上实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西方世界一个重要的经济强国。值得注意的是,自从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以来,德国一直是欧共体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在欧共体所占的比重为25%。因此,德国在一定意义上以欧共体为经济发展的特殊环境,并在欧共体中不断发展壮大。

     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 私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劳动生产率5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目前全国农用土地1700万公顷, 农户不足60万户。德国农户年投资约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所生产的产品的85%作为食品工业用的原料,为9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农业中,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谷物、甜菜等),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近年来疯牛病的蔓延导致肉产品消费的一路下滑,还引发了德国农业政策的重大转向。作为改革措施之一,德政府加大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目前,德国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10%以上。新经济发展迅猛,但总体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为主体的德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德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然而,德信息产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美、英和北欧等信息业领先的国家。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

     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德然而,德信息产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美、英和北欧等信息业领先的国家。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国的环保技术世界领先,其环保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以18.7%独占鳌头。德国也是船舶生产大国,在日本、韩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此外,德国的重点工业部门还有:钢铁工业、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于矿业、纺织和服装工业。

    财政金融。两德统一后,为了改变东部的落后状况,德国政府加紧向其拨款,财政支出和国债急剧扩大,一度超出了“马约”规定的标准。此后,德政府开始实施财政紧缩政策,赤字逐年减少。

    德国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从1952年起,德国的对外贸易摆脱了连续3年的逆差,开始出现了长期的顺差,顺差额由1952年的7.06亿马克上升到1986年的1126.19亿马克。从那时开始,德国开始走上了“贸易之国”的道路,对外贸易长盛不衰。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贸易大国。德国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德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依然是欧盟国家,2000年有54%的外贸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其中42%是与欧元区国家。欧盟以外的欧洲国家占德国外贸比重为18%,亚洲13%,北美自由贸易区11%,非洲及拉美(除墨西哥)2%,澳洲0.5%。法国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次是美国市场,东欧列第三位。2000年,德国向亚洲出口了总价值为1219亿马克的货物,进口商品总值1702亿马克。与 1999年相比,出口增长了26.0%,进口则达到了30.2%。德国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日本,其次为中国。

     德国的国际储备总额由1990年的1045.47亿美元、1995年的1218.16亿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874.97亿美元,成为次于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国际储备大国。

    德国极为严格的环境法律标准不仅为德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德国也因为生态现代化的要求而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经济部门—环保产业,并使得德国在全球环保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德国目前的核能供应占总能源的31%,德国政府已经与能源康采恩就停止使用核能达成一致。核电工业计划到2002年先关闭4座核电站,同时要求政府根据核电站发电量确定核电站运行年限。按此计划,德国19座核电站中最晚投入运行的内卡韦斯特海姆2号核电站将于2021年关闭。2000年6月,全球风能设备总的装机容量为14000兆瓦,其中德国为5000兆瓦,占1/3强,美国和丹麦分别为2500兆瓦和1750兆瓦,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风力发电市场。德国承诺从1990—2005年把CO[,2]的排放 量减少25%,1990—1999年已减少了15.5%,即从10.14亿吨降低到8.56亿吨。德国经济生态化进程不仅使德国经济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而且也推动了德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环保产业成为德国的主要经济部门之一。

     德国是一个科技大国。从近代以来,有很多重大的科技发明和技术成就都发生在德国,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是德国人或祖籍为德国的科学家。德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花大力气致力于科学研究。德国科研政策遵循的原则是:承认科研自由。不干涉经济界的科研,肯定技术进步,对取得的尖端成果给予应有的评价,其目的就是扩充科学知识,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早在电话程控交换机中使用数字技术的国家之一。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德国电信网络的数字化完成于1999年,每百人中数字电话的拥有量为59部,仅次于美国,与法国并列为世界第二位;而德国ISDN接口以千人拥有量为151个,而占全球总数的1/4,高于任何国家;德国电视电缆的百户拥有量为53根,低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在使用国际互联网与在 线服务方面,德国10%的人在家上网,美国是25%,德国1999年的在线率为13%,此外,德国 的数字移动电话的百人拥有量为25部,但由于电信和在线部门激烈的价格和创新竞争,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增长迅速,预计到2000年底,16到69岁的人口中有40%的人使用因特网。

     德国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1970年为1.91%、1980年为2.48%、1990年升为2.84%。尤为重要的是,德国的研究与开发已形成体系,国家、大学和民间企业的研究机构都参与其中,形成科研的不同层次;在大企业中,研究与开发更受到重视,对提高企业和全国的科技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德国于1955年获得国家主权后,1956年开始组建联邦国防军。1955年5月,德国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此,在北约安全的庇护下,开始本国的军事建设。德国的军事人员数1990年有54.5万人、l995年有35.2万人、1999年有33.1万人。军事支出占中央政府总开支的比例1990年为9.4%、1995年为4.9%,2000年为4.7%,居世界前列。

     2000年德国居民储蓄率降至历史最低点,仅为9.8%,比1990年前减少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更喜欢将存款投向有价证券,尤其是投资基金;对保险产品的投资则大幅下降,1991年以来减幅首次达近100亿欧元。德电脑普及率为34%,截至2000年底,德企业和家庭共安装了约2800万台个人电脑。2000年德国手机用户达到4800万,为世界第三,增长l06%,增速为世界第一。手机普及率为58%,名列全球第四。德国的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特别发达。德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各种职业学校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城市化方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79%,上升到1990年的85%,2000年则增长到86%。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的“社会”就是强调社会公正,社会的综合发展和社会保障;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发展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在这一体制下,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之高,居于世界前列,也就不难理解了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说来,德国的政府调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德国中央政府支出在1990、1995、1998年这三个年份分别为7162.8亿德国马克、11880.4亿德国马克、12338.9亿德国马克。

    德国巧妙地利用与美国的“领导伙伴”关系,与法国的“法德轴心”关系,耐心而又坚定地推行对前苏联、东欧及俄罗斯的东方政策,纵横捭阖,促进了欧洲统一,实现了和平统一德国,达到了不战而胜的外交最高目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撰写)

    中国网2003年3月19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