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元年中国经济体制的十二大变化
王宪磊

    入世元年,中国经济继续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增长,预计年GDP增长8%以上,这表明中国的经济体制初步适应入世环境,并且会持续适应下去。2002年10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议)发布:200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将为5340亿美元,比去年下降27%,而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来华投资高居全球首位,体现入世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具体如下:

    一、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诚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入世机遇,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了立法和执法力度。

    先后出台了《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违法行为》、《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标卷烟、非法生产卷烟的行为》、《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中国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与《中国国务院关于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等。

    中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中国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意见的通知、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中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活动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通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意见的通知等。

    同时,对一批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特点的行业进行了改革,通过分拆、重组等手段,在这些已经形成高度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如将石油石化行业分拆为南北两大集团,将电力行业重组为四大集团,将民航重组为三大航空公司,在电信行业新组建两家新公司,与中国电信形成鼎立之势。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垄断,增强了竞争,促进了这些行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形成。允许外资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这些行业的改革对国有经济改革的全局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职能向依法行政转变

    中国政府依据入世承诺,清理有关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为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中国国务院对截至2000年底现行行政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不相适应的以及已被新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所代替的71件行政法规;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80件行政法规,宣布失效;对1994年至2000年底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明令废止的70件行政法规,统一公布。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要求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人民政府加快对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政策性措施的清理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中国国务院修订或制定的主要行政法规包括: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专利法实施细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际海运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农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旅行社管理条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

    中国政府2002年取消了789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标志着中国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次决定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中国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中国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上述政策法规和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国家对整顿和治理市场秩序的高度重视,今年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诚信大幅提高,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明显降低,为国际商家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增加了透明度

    根据中国加入WTO有关透明度的承诺,外经贸部通报咨询局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成员之日起,即正式开展工作。2002年1月1日,该局在外经贸部政府网站公布了《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咨询办法》(暂行)和《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咨询办法登记表》,就提供有关贸易咨询的范围、方式和时限向公众做了明确说明,咨询方式为书面形式,咨询问题将在30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2002年1月14日,中国政府WTO咨询点正式开始向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就中国所有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的信息向国际社会各界提供咨询。

    同时,为了保证市场准入咨询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组织成立了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咨询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外经贸部、其他部委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WTO专家和学者。为了更好地履行中国政府咨询点的承诺,该局已经开始筹建中国政府WTO咨询网站。通过咨询网站,公众将获得简单、快捷、全面的市场准入等信息咨询服务,WTO咨询的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较大提高。

    四、降低了关税

    中国于2002年1月1日起,在货物贸易领域,大幅下调了50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到12%。工业品的平均税率由14.7%降低到11.3%,农产品(不包括水产品)的平均税率由18.8%降低到15.8%。按照加入承诺,中国自2002年1月1日起取消了粮食、羊毛、棉花、腈纶、涤纶、聚酯切片、化肥、部分轮胎等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根据《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外经贸部制定了《进口配额管理实施细则》和《特定产品进口管理细则》。2002年机电产品配额总量已于2月6日以公告形式对外公布。

    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政府根据所做出的承诺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部门颁布了新的审批外资进入中国的法规和条例,包括:《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中国国务院关于修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决定》等。

    五、放宽市场准入

    为配合市场准入,中国政府先后完成了对《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规的修改,制定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商标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细则》、《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工作,完全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

    中国人大已经对《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等三个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法律及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包括外汇平衡条款、“当地含量”条款、出口业绩要求和企业生产计划备案条款。通过税制改革也已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流转税制;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收费;废除了对外籍人员购买飞机票、车票、船票,门票、公共设施的双重收费标准,也落实了“国民待遇”。

    六、减少了经营限制

    入世元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新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资的经营限制问题进一步放松管制。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公开颁布,使外贸市场经营限制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也标志着中国外资企业的经营限制有法可依。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管理办法,受理外资金融机构的各项申请,放宽的限制有:

    一是取消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的地域限制、提供外汇服务的对象限制、人民币业务主场准入的规模数量指标;放宽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或合资财务公司中方合作伙伴的限制;增加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关规定,并统一了本外币的业务范围。

    二是调整外资金融机构从中国境内吸收的外汇存款不得超过其境内外汇总资产的比率;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资金来源与其外汇资金来源挂钩的限定;增加了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调整、股东变更等重大事宜需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

    三是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提高注册资本或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并规定其中人民币份额,改变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形式;增加外资金融机构外国出资者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和所在国家或地区有关主管当局同意其申请的规定;增加申请设立外资金融机构须满足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审慎性条件的要求;改变外资金融机构对一个企业及其关联企业信用集中度的衡量标准,明确流动性比例要求。

    四是规定外资金融机构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批程序,要求外资金融机构增开新的业务品种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取消外资金融机构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其实收资本加储备金之和30%的限制。

     七、银行监管与服务水平同步提高

    银行监管明显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实现了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向合规性监管与风险监管并重的转变;并实现了主要对银行分支机构多层次监管向加强对法人集中统一监管的转变;还实现了以现场检查为主,向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并重的转变;推行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2001年12月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31家;到2002年7月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4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45.77亿元。今年1至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9亿美元,当月净增长21.43%。

     八、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已降低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已被降低,外资保险公司申请进驻中国的总资产须达50亿美元的高门槛已被取消。保监会放宽合资保险公司设立分公司的规定,将原来每开一家分公司,须额外增资5000万元人民币的规定取消,改为注册资本逾5亿元,开设分支机构数量即可不受限制。保监会也已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开设分公司限制。据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全球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建立了约200个代表处,其中仅有1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和一家外资再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在中国获准筹建或营业。

    九、放宽了投资领域

    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扩大市场开放、准许外国企业分期分批取得在华的贸易权与分销权,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内销比例、国产化率、外汇平衡等的限制,使之参与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一年来,中国履行了承诺,大幅放宽了外资进入的限制,外资开始大量涌入:今年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预计全年将有500亿美元以上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中国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接受外资最多的国家。

    今年以来,外资进入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全方位、宽领域进入,进入领域从人们日常消费品领域到高新技术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

    ——选择中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重点进入,如汽车制造业,今年就有近10家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合资生产基地;

    ——选择中国具有比较生产优势的产业进入,如家电、服装等行业,生产产品由于出口。

    外资的大量涌入一方面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婴儿日常食用的奶粉,还是豪华轿车,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都在激烈争抢客户,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中国的国内市场正在日益国际化,用“中国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进行国际竞争”来形容中国今天的市场是十分恰当的。

    十、调整了与投资有关的税制和税收

    中国的税收政策调整既要符合WTO的要求,也需要符合中国经济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这些调整包括:

    实行增值税的转型。从二00三年开始,国债投资力度开始减弱,要通过增强社会投资机制逐步取代国债投资,这就需要将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按照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包括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在保持税收稳定增加的基础上,适当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结合增值税的转型,实行彻底退税的办法,即实行完全的零税率。逐步取消退税指标的分配管理办法。建立一定的关税保护措施。对需要进行控制的进口商品,通过运用从量税、复合税、进出口调节税等关税措施,适度保护国内相关的企业。对需要制裁的进口商品,要充分运用WTO反倾销、反补贴规则,进行关税保护。在税权划分上,适当增加共享税税种和增加省级地方政府的税收调控权,赋予省级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地方税立法权和一定的减免税收的权力。

    十一、维护了公平贸易环境

    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经济不景气及全球贸易增长大幅回落﹐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中国企业既要全面了解国际规则﹐学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应从公平贸易角度出发﹐审视自身的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继二零零一年首次突破五千亿美元大关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全球范围内﹐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遭遇的贸易障碍明显增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一趋势有增无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滥用反倾销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家之一。

    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仍将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外﹐还有发起国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一些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用歧视性政策﹐再加上目前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覆建设较为严重﹐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出口市场较为集中﹐而各类企业盲目扩大出口﹐出口中低价竞销等恶性竞争现象屡禁不止。

    今年三月份﹐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铁实施保障措施﹐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中国钢铁出口累计金额达三点七亿美元﹐甚至波及全球钢铁贸易。除了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将反倾销调查矛头指向了中国。五月份以来﹐土耳其先后对源自中国的铅笔和尼龙胶带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十二、政府开始运用WTO法规来保护企业利益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和国内企业的有关要求,共受理反倾销申诉案件12起,涉案成员14个,其中5起已做出最终裁定,2起做出初步裁定,其余5起正在初步调查中,为国内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6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采取一些新举措,设立一些和WTO相关的机构。例如外经贸部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司、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等。这些机构的设置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确保中国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出口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不公平贸易措施的限制,国内产业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国外恶性出口的不正当竞争。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截至今年四月底,已有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共四百九十四起,影响到出口贸易额达一百五十多亿美元。进出口公平贸易局除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全方位的对外交涉外,还加强了对参与应诉重要性的宣传,并对应诉企业给予相应的指导。

    经过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现在自觉参加应诉。二十年前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初现时,案件应诉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现在涉及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市场的案件应诉率已达百分之百。

    在WTO框架中,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壁垒形式多样,且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除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外,一些国家正越来越多借助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知识产权、通关程序要求、环保和劳工标准等新型的贸易壁垒。中国为此将启动贸易环境调查工作,制定贸易环境调查的有关规则,以优化出口贸易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努力下,中国已基本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体系。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成立以来,进一步规范并加大了反倾销申请受理和案件调查工作的力度。在1-11月份,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对七起反倾销申请予以立案调查,立案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在过去是没有的。(王宪磊: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博士后)

    中国网 2002年12月10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