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不下岗 咱就从头再来--哈尔滨一对“阳光老人”的述说

    在哈尔滨,退休职工韩文、孙亚茹夫妻,选择了为下岗职工联系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的工作,六年来帮助万余名下岗职工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他们的事迹在哈尔滨广为流传,被再就业职工赞誉为“阳光老人”。

    近日,记者来到“阳光老人”家里,倾听了他们的讲述。

    “我们就看不了下岗职工的眼泪”

    韩文:六年前的一天,我们老两口像往常一样,到街上摆书报摊。一个中年妇女领个小男孩,来回翻报纸,翻过几张后,那妇女叹口气,满脸愁容。老伴上前和她唠嗑才知道,这位妇女姓魏,是哈尔滨面粉厂的下岗职工,在下岗的几个月里,跑过多个中介所,对方光收钱,就是信息不灵,迟迟找不到工作。说着说着,她眼泪就下来了。

    回到家中,我们俩一商量,干脆明天就把报纸上的用工信息贴在墙上、写在黑板上。这样,下岗职工寻找用工信息不就容易了吗?第二天我们的“马路中介所”就出现了。来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一传十,十传百,一点一点就传开了。

    孙亚茹:我这人性子急、热心肠,就看不了别人的眼泪。有一次,蒋利、崔丽华夫妇来到我家,见面就哭。崔丽华说,丈夫下岗在家,自己又下岗了,三次求职两次被骗。偏偏在这时,丈夫又生病住进医院,负债2万多元。再找不到工作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听了这些话,我心里跟着难受。我马上和一个快餐店联系,快餐店老板也很感动,当即决定让小崔第二天上班。小崔也真争气,没干多久就当上了副经理。头一次开工资,她乐颠颠地来了,非要请我们吃饭,说:“我没妈,你就是我妈,姑娘请妈吃饭是正常的。”我说:“我可以吃你的饭,但不是现在。你什么时候真的有钱了,请我去多大的饭店我都去。”

    但是蒋利怎么办?想来想去,老头把一些书借给了他,让他拿出去卖。不长时间他就赚了200多元。然后,蒋利又凑些钱,摆起了水果摊。现在这一家日子过得可以了。

    韩文:每天来我们这求职的人前后得有200多人,屋子小,只能屋里一半人、外头一半人。这些人中也有不讲理的,对工作挑来拣去,有时还说些难听的话。一到这时我们也有消极不干的念头。但是,想到市、区的领导支持我们,鼓励我们,要不干好对不起他们,怨气就打消了。

    孙亚茹:一看见这些下岗职工那么信任我们,哭着和我们说心里话,我就想,决不能让她们失业再失望,一定帮他们寻找再就业岗位。

    “只要你不挑,当天有工作”

    韩文:我总和来求职的人讲:“伤身体的药别吃,犯法的事别干,要靠双手吃饭。要转变观念,有活就要干。”赵明显两口子双双下岗,一家人一个月就200多块钱的生活费。老赵找到我们,我一看这人50多岁,身体也不怎么好,咋整?我跟4个单位联系,对方都说没问题,但一看见人都谢绝了。老伴就去找政协委员于爱秋。于爱秋帮了这个忙。后来,老赵去了,工资由350元涨到450元。

    孙亚茹:不挑不拣,找工作不难。韩荣是个50岁的人了,自身条件又不怎么好,但她有固定活就出去干,没固定活就干家政计时工,挣点是点,一个月能挣四五百元钱,也够花了。我们这每天都有上百条用工信息,有的用工单位非常急。只要双方都能接受,当天就能工作。要是干计件工,当天就能拿到钱。

    “你能赚到钱,比送我啥都好”

    韩文:我们从所谓“马路中介所”,到现在正式注册的“阳光老人中介服务所”,六年多来,一共安排11400多人上岗,光登记本就记了7个,这些人在哪上岗,干什么工作,我这都能查到。

    一到过年过节,总有人上我家来感谢。我对他们说,你们有工作了,比给我送什么都好。冶金机床厂下岗职工韩守军,生活没有着落,找到我们。我们找到区长,区长特批他在索菲亚广场拍照片。后来他挣钱了,中秋节时拿着月饼、水果来看我们老两口。我说,你要真的宽绰了,再多买点东西送给小区的特困户。他一下子买了100斤月饼、200斤水果,送给我们居委会最困难的10户人家。

    孙亚茹:崔丽华有工作后,总来看我,妈长妈短地叫。每到母亲节,她都买康乃馨、水果什么的来。我总是对她说,你干得越好妈越高兴,就别送这送那的了。她说,我不仅要给你送,还可以养你老。我听了之后比吃蜜还甜。

    韩文:我们干这么多年了,苦辣酸甜都有。看到一个个下岗职工面带愁容来了,高高兴兴上班了,我们老两口真是打心里往外高兴。我们虽然钱不多,一个月七八百块钱,够花了。老头老太太能吃多少,花多少?

    孙亚茹:我们不图回报。我们干的这点事,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区政府领导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下岗职工的信任。我们岁数越来越大了,为社会干点有意义的事,值得。(邢路续)

    新华社 2002年10月15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