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青春的"老男生"—记成都"私房菜"的再就业职工

    焕发青春的“老男生”——记成都“私房菜”的再就业职工

    黑西裤、白衬衣、红领结,成熟稳重的步伐、温文尔雅的笑容,清一色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只要你走进成都市的“私房菜”餐厅,这些服务员充满温情的服务会让你感到回到了家中。他们都是成都市的下岗职工,面对挫折顽强进取、用自己的劳动,在这里重新找回了劳动的光荣与尊严。

    温文尔雅的“老男生”

    “情意浓于酒、宾朋胜似亲”,当43岁的罗小琴彬彬有理地把记者迎进“私房菜”餐厅后,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这幅对联令人倍感亲切。“你以前在哪家企业?”“成都肉联厂。”“干什么工种?”“杀猪的。”问到这,老罗有点不好意思,记者更是惊诧不已。

    记者坐下后,老罗又忙着接待其他客人,餐厅里到处是男性中年服务员,端杯、倒茶、递香巾,动作一丝不苟,颇有绅士风范。一位就餐的女士告诉记者,餐馆里的菜好,环境好,都不如这里的温情好。

    这些“绅士”中,年纪最大的是58岁的金巨多,他是“私房菜”有名的“三最”:身材最高,年龄最大、下岗前职务最高。他是1961年参加“三线建设”由辽宁入川,1981年被派往伊拉克一家炼油厂任工长,回国后又担任一家大型运输公司汽配厂厂长。金巨多说,闲居家里8年,无所事事,1999年看到“私房菜”的招聘广告,要求要40岁以上的男性下岗职工,我去看了一下,看到很多同龄人踊跃报名,渴求工作,我也一起报了名。初审合格后,就参加各项培训:斟酒、叠花、摆台、托盘和站姿、走步,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又充满挑战。第一关“站姿”就站得我腰酸腿痛,但看到一个身体比我差的兄弟都在坚持,我想我还能不如他吗?就这样挺过来了。每天还要骑2个小时自行车上下班,嘿,还锻炼了身体,以前在家常犯腰腿痛,现在都没有了,还减了肥。

    我们找回了劳动的光荣与尊严

    餐厅经理李波说,“私房菜”62名员工,77%是下岗职工,44人在40至50岁之间。这里的“老男生”,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技能单一的弱点,年龄又偏大,所以是再就业最难的群体,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都有着面对挫折顽强进取的精神和心态,在这里,他们找回了自信,我每天都能感到他们青春的朝气。

    领班老冯7年前从建筑公司下岗后,因技术单一,又没啥文化,一直待岗在家,1999年进了“私房菜”。老冯说,起初不习惯练站姿、学服务用语,辛苦不说,自己活了40多岁,还从没给人端过菜、送过茶,有熟人来吃饭,他总是低着头当没看见,实在躲不过,匆匆打个招呼便往厨房跑。但时间久了,老冯便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再不像以前在家待岗那样无所事事,现在又能挣钱,又结识了不少新同事,感到生活既充实,又有保障,人都精神多了。他有时干脆穿着制服回家,感觉挺光荣的。

    这些“老男生”普遍和老冯有同样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半辈子人生风雨,又要放下面子,一切从零开始,失落的心在顾客的赞许中慢慢自信起来。

    成都肉联厂下岗工人罗小琴说,这里上班不能抽烟、喝酒、打麻将,生活有规律,开始有点不适应,但紧张的工作,客人的满意、生意的兴旺,自己从精神到身体上都有了变化,现在感到很充实、很满足。

    58岁的金巨多告诉记者:“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位一名厂长,再到下岗,都认为是工种的变化,心里也一直没有工种的贵贱之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之后,还是把青春都奉贤给了国营企业,但我并不后悔。我们在这里又重新找到了劳动的光荣与尊严,我们失去了时间,但没有失去自信。”

    下岗职工是一笔宝贵财富

    成都“私房菜”餐厅,从1999年开业后,餐厅的经营取得了很大成功。经理李波说,聘用这批“老男生”,是基于对“40岁以上”这一年龄界限的独特认识。因为他们人生阅历丰富、稳重成熟、勤俭节约、为人厚道,有很多待人处事的传统美德,如果仅用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不够的,下岗工人是企业、社会的一笔财富。

    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我们原来有些疑惑,心想餐厅可能是利用我们这些下岗职工制造轰动效应。但两年过去了,餐厅没有搞炒作。我们得知老板是针对成都餐饮业激烈的竞争,受国外经验的启发,决定招聘“老男生”,我们也就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蒋作平 肖林)

    新华网 2002-10-02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