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董事长 黄友春的上海传奇  

    上海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来自各地的移民创造了这座城市无数的文化传奇与商业传奇。黄友春,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安徽打工妹,来到上海的10年间,就从街边馄饨摊的小摊主起家,成为了海仑宾馆(四星级)、和平饭店(五星级)和海鸥饭店(准四星级)等多家高档宾馆美容美发健身中心的经营承包者,她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段新上海创业传奇。

    割不断的上海缘

    初见黄友春,很难将其同名片上的“董事长”头衔联系起来,眼前的这个30来岁的女子谦逊而又和蔼,甚至仍然保有一种远离都市的质朴。在她干净的脸庞上,你看不出一个一无所有的外乡人在上海奋斗10年的艰辛,有的只是乐观和坚强。

    黄友春出生于安徽岳西的一个贫穷的小镇,兄弟姐妹共有9个,童年的生活留给她的最深印象便是贫穷。友春说她打小时侯起就听说过上海,知道上海有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叫外滩,虽然当时的她从没想过将来会在上海打拼,但“要么不出去,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的念头已经在她的脑海中扎根。

    也许是和上海有一种割不断的缘,90年的时候黄友春到上海来看望她在浦东当兵的哥哥,并认识了与他哥哥同寝室的上海兵小闻,就这样,他们从相知到相恋,虽然小闻的父母曾嫌弃友春是个外乡人,而友春的父母也担心女儿远嫁他乡会受人欺负,但最后一对有情人还是冲破了家庭的阻力走到了一起,友春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上海媳妇。

    “大城市的精明我不学”

    然而“万事开头难”,初到一个陌生的大都市,没有户口,没有学历,也没有工作,这让聪慧的黄友春浑身不自在。在丈夫的帮助下,黄友春摆过馄饨摊,也做过夜排挡,然而让丈夫欣喜的是,友春在这方面似乎有一种天赋,随便做什么生意,她总能搞得红红火火的。别人卖2元一碗的馄饨,友春卖10元一碗,照样供不应求。讲到诀窍,友春说得很实在:“我的馄饨馅料好,而且桌上放着餐巾纸,看着干净。”

    但是馄饨摊和夜排挡都是无证经营的摊点,经常被冲,也不是谋生的长久之计。这时,丈夫又替她拿了主意:要在上海谋生,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于是,黄友春被丈夫送去学了美容美发。

    那是90年代初,做这行的人中很少有外来打工者,在整个理发店里,只有黄友春一个是外地人。回忆起当年做学徒的经历,黄友春颇有些自豪地说那似乎是她的天赋:第一次替人洗头的她手法却特别娴熟,师傅竟然让她教店里另一个老员工。然而黄友春也并非仅凭着这点天赋,那时每天晚上都要有一名员工留下来打扫卫生,别的上海女孩子都出去唱卡拉OK,或者吃饭去了,只有黄友春每天都留下来打扫。黄友春说,我到大城市来,这里的一切都值得我学习,但有一点我不会学,那就是“精明”,也许就是这种不怕吃小亏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黄友春。

    黄友春虽然学历不高,却有着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几乎所有和她打交道的人都交口称赞她的为人。在理发店,她的真诚和善也赢得了众多顾客的眷顾,甚至很多老顾客宁愿排着长队也要让她理发。鉴于黄友春的特长,理发店的老板干脆把整个店的记帐、收银等管理都交给了她。在友春的打理下,理发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月营业额最高达到10万元,而老板给她的工资也高达5000元。

    从小老板到董事长

    然而好景不长,黄友春打工的理发店因为市政动迁被拆除。不过这时的黄友春已经不再慌张,因为手里有了美容美发这门技术。在丈夫众好友的帮助下,他们投资10万元在中山公园附近开了一家理发店。虽然店堂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理发店的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而且赢得了附近居民甚至白领的喜爱。1998年,理发店所在的大楼负责人得知海仑宾馆美容美发厅招租的消息后,极力推荐黄友春去经营。

    一家小理发店的经营者去承包四星级酒店的美容美发厅能行吗?最初,宾馆管理层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因为在此之前有许多名牌公司,因不能适应宾馆的管理最长不超过1年便撤离。然而经过2个月的考察和协商,再加上到上海后就始终陪伴着黄友春的神奇的人格魅力和那么点运气,海仑宾馆管理层终于接受了黄友春。为了纪念这个源于海仑宾馆的历史性突破,黄友春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Halen”。

    如今,黄友春美容美发健身中心已经在海仑宾馆“驻扎”了4年,而且还在和平饭店、海鸥饭店都占据了一席之地。黄友春说,她还打算进驻沪上另两家五星级酒店。自称对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也不喜欢和别人去竞争的黄友春,正是凭其量力而为的平和心境在强手如林的大上海获得了成功。

    东方网 2002年9月9日(王怡)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