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一位代表20年的循环经济梦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5 日 |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认识冯怡生代表,是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讲述着他的循环经济梦想。大家听得起劲,但也可以看得出来,不少人对此似懂非懂。

冯怡生满脑子的理想世界吸引了我们:从1977年开始,冯怡生等8个年轻人,在荒碱滩上一个小硫酸厂里,靠40万元科研经费,用5年时间,攻克了一道世界难题: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一个高污染产业由此实现了“零排放”。

从七届全国人大,冯怡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至今已连任四届。当了近20年人大代表,每一次,无论是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还是提议案、提建议,冯怡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推广他的绿色、生态工业理念。直到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他正式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并坚持认为,循环经济应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他说:“`循环经济'这四个字,几乎成了我一生的追求。”

人大会议一届又一届,一年又一年,大会小会,会内会外,冯怡生开始渐渐察觉到,与他发出同样声音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这期间,在第72次北京香山国际科学会议上,科学家确认鲁北集团的技术是我国独有的零排放技术,是无机化工领域继侯德榜制碱法之后又一个标有中国印记的发明。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向美国、希腊等国转让技术。鲁北集团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荣获“绿色东方————2005年中华环境奖”,成为山东省和全国化工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冯怡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清楚地感到,时代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温度”,正随着整个社会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的提高而升高。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冯怡生代表再一次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中应加上循环经济的内容。当时担任国家计委农经司司长的杜鹰受国家计委领导委托,到代表团驻地找到老冯征求意见,并向他解释为什么没有把循环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亲身见证了那个场面:老冯虽有些失望,但也很高兴,国家计委领导派人上门征求意见,老冯没有想到。

“‘循环经济’终于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了!”那是在2004年3月,60多岁的冯怡生代表笑得像个孩子:“《政府工作报告》第17页这样写道:‘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这一年循环经济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老冯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段话下面,老冯画上了粗粗的红线。

到今年“两会”召开,只见老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厚叠材料对记者说,你看,咱们这循环经济真正干起来了————

2005年,国家发改委安排了11.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带动社会资金102亿元。

7个重点行业42家企业,4个重点领域17家单位,13个产业园区等,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正式启动。

国家13个部门联合举办“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因为观众太多而两次延期闭会……

高兴归高兴,在一片循环经济热中,冯怡生却冷静了。记得在2005年的“两会”上,他就发出“循环经济,听起来很美,干起来很难”的呼吁:循环经济,得踏踏实实下苦功,千万不要做“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

今年人代会,冯怡生又带来了新的建议:循环经济,要注重科技含量,不能把一般的资源综合利用等都生拉硬扯成循环经济。他建议,一些已出台和准备出台的扶持循环经济的政策,要加快落到实处。

说起鲁北集团自身的发展,老冯也很得意,他打算引进外资,在海滩上建一座大型风力发电厂。他算了一笔账:技术上突破一下,规模上去,国家再扶持一把。风力发电,前景肯定很好。这样,用上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他们企业就真的实现了在一个完全封闭系统下的循环生产。(本报记者 武力 单保江)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